(四)巴楚—麦盖提段改建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542
颗粒名称: (四)巴楚—麦盖提段改建工程
分类号: F426;U416;D92
页数: 2
页码: 320-321
摘要: 巴楚—麦盖提通县油路改建工程,全长145.51千米。测设为两段,第一段巴楚火车站岔路口(K16+200)至色力布亚镇(K118+052),长101.85千米;第二段从K137+940至荒地镇以南5千米处(K181+602),长43.66千米。
关键词: 总公司 合同段 质量等级 盐渍土 立方米

内容

巴楚—麦盖提通县油路改建工程,全长145.51千米。测设为两段,第一段巴楚火车站岔路口(K16+200)至色力布亚镇(K118+052),长101.85千米;第二段从K137+940至荒地镇以南5千米处(K181+602),长43.66千米。
  1993年,巴莎公路全线铺筑沥青表处路面,平纵指标基本达二级公路标准,由于当地农民填筑路基时普遍采用就地盐渍土或粉土填筑,公路地下水位较高,部分路段投入使用即开始翻浆、变形。
  改建技术标准仍为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千米/小时,路基宽10米,路面宽10米(乡镇过境段为原宽度),路面为3+2厘米沥青砼面层,20~3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40厘米天然砂砾底基层,桥涵设计车辆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建设资金来源于国债8250万元,银行贷款39750万元。
  2001年12月,新疆科兴公路设计所进行外业勘测;2002年2月,编制完成施工图设计。改建原则在老路路基上改建,重点治理病害。老路平纵指标大部分满足二级公路标准,个别路段存在平曲线小半径、视距不良、频发交通事故的情况,进行局部改线和视距改善。老路上的中小桥对少量破坏较严重的桥涵拆除重建。全线为平原农耕区,地形平坦。地表0~5米基本为粉土,含硫酸盐较多,部分路段为强盐渍土或过盐渍土,大部分路段地下水位较高,产生盐胀、翻浆。老路翻浆路段共计16段长45.3千米,设计中采用铺设QL复合膜隔断,换土填砂砾或风积沙,挖沟排水等措施,改善路基的水文地质条件,增强路基的稳定性。重盐渍土路段(71千米),路基设置土工布隔断;路面为4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4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厘米天然砂砾垫层+(15~20)厘米细砂垫层。非重盐渍土路段不设隔断,路面为4厘米厚沥青混凝土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基层+40厘米天然砂砾垫层。
  工程分7个合同段,第一合同段K16+200~K36,长19.8千米,换土10.6千米,新建小桥2座,涵洞12道,乡镇过境长2千米,路基远运土方169404立方米;第二合同段K36~K56,长20千米,换土7.4千米,新建小桥1座,涵洞20道,路基远运土方118796立方米;第三合同段K56~K76长20千米,换土5.62千米,新建涵洞20道,乡镇过境长0.9千米,路基远运土方138275立方米;第四合同段K76~K96,长20千米,换土4.5千米,新建涵洞7道,路基远运土方105186立方米;第五合同段K96~K118+052,长22.05千米,换土3.75千米,新建小桥3座,涵洞36道,乡镇过境长1.9千米,路基远运土方140598立方米;第六合同段K137+940~K163,长25.06千米,换土10.30千米,新建小桥1座,涵洞36道,乡镇过境段长2千米,路基远运土方166425立方米;第七合同段K163~K181+602,长18.60千米,换土3.2千米,新建小桥1座,涵洞29道,乡镇过境长1.25千米,路基远运土方102380立方米。合同段合计长度为145.51千米,换土45.37千米,新建小桥8座,涵洞150道,乡镇过境长8.05千米,路基远运土方941064立方米。
  2002年2月,工程列为2002年通县油路工程。
  公路管理局公开招标,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合同段分别由四川攀枝花路桥工程总公司、新疆路桥总公司、新疆永升建设工程总公司、铁道部第一工程局、长庆筑路总公司、新疆兵团路桥工程公司、新疆公路工程公司库尔勒分公司中标施工;第一、第二合同段由山西交通监理总公司中标承担监理,第三、四、五合同段由新疆公路工程咨询公司中标承担监理,第六、七合同段由辽宁省第三公路工程监理咨询事务所中标承担监理。公路管理局派出第十四项目执行办驻工地进行现场管理。
  2002年4月25日改建工程开工,2004年12月基本完工。
  2003年4月,巴楚发生地震,造成部分路段路面、路肩纵横向裂缝(缝宽1~150毫米),路基大范围沉陷、波浪、网裂等。随后对损坏路段进行了修复,主要处理措施是根据裂缝大小采取热沥青灌缝,沥青砂填缝,或挖除裂缝两侧一定宽度的路面,先铺设玻璃纤维格栅,然后重铺沥青路面;路基沉陷等则采取全部推掉,重新填筑修复。施工期间借用色力布亚—琼库尔恰克至英吾斯坦乡道作为施工便道,造成路面严重破损,对其16千米路面进行了3厘米沥青表处罩面处理。
  2004年12月,交通厅质量监督站、公路管理局进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交工验收。第一合同段存在路基沉陷、交通安全设施与设计不符等问题,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2005年12月再次检查,发现返工补做项目未进行整改,质量等级未定。第二合同段综合得分79.5分,质量等级合格。第三合同段综合得分78.2分,质量等级合格。第四合同段由于三道涵洞台身裂缝未予检评;2005年12月,交通厅质量监督站再次组织核查,三道涵洞裂缝进行了处理,复查工程质量得分76.32分,质量合格;第五合同段因路面单位工程暂定合格,综合得分未定,质量等级暂定合格。第六合同段因标志制作安装不符合设计,质量等级暂定合格。第七合同段因标志制作安装不符合设计,质量等级暂定合格。工程主要完成路基土方1062690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1338269平方米,新建小桥2座32.6延米,新建涵洞150道88016米,旧涵接长31道411米,标志牌175块,公路平面交叉69处。批复概算35818.68万元,批复预算31533.15万元。第二、三、四、五、六、七合同段为19096.78万元,工程决算为19741.85万元。

知识出处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新疆通志 公路交通志(1986~2005)》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5

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正确的观点、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新疆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历程。新疆公路交通20年沧桑巨变,记载着新疆交通人20年的艰辛和开拓,见证了新疆交通行业“发展交通、服务社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使命,体现了“大道为公、畅通天下、共享文明”的核心价值,传递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