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农为主并兼营畜牧业的南疆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202
颗粒名称: 三、以农为主并兼营畜牧业的南疆经济
页数: 3
页码: 521-523

内容

在天山以南地区(俗称南疆),今天考古发现了距今约3000年左右人们生产使用的石斧、石锛、石镰等工具。同时,在哈密、罗布泊、和静等地,还发现了这一时期人类使用的石磨和种植的小麦、青稞、小米等种子。这些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种植业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为可靠的食物来源,粮食生产不但比较有保证,而且粮食本身可以长期储存。因此,人类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向以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过渡,更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大进步。
  到公元前1世纪汉朝中央政府治理新疆时,天山以南地区的经济活动已经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了。《汉书·西域传》在记述南疆情况时说:“自且末以往,皆种五谷。土地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张骞出使西域时也看到南疆地区“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
  我们知道,这时内地的汉族早已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略与汉同”,当然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另外,“城郭”也是农业定居民族的产物,因为“随畜逐水草”的游牧民族是无须筑“城郭”的。不过,上述记载中把“田”与“畜”并提,并说“畜产作兵”,可见这一时期在南疆各地居民中,仍牧养有较多的牲畜,特别是在一些山区生活的居民,畜牧业可能仍是他们谋生的主要生产手段。据有人统计,这时在天山以南地区的大约26万居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约有21万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约有5万人。这些说明,这时南疆地区虽然农业生产已是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产业,但畜牧业生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南疆地区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畜牧业的生产格局一直到近代基本都没有大的变化。
  公元前60年(西汉神爵二年),汉朝中央政府治理西域后,把西域都护府设在南疆的乌垒(今轮台县境),派兵在轮台、渠犁一带屯田生产,更加快了南疆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据史料载,汉朝政府常年派在这里种地的士兵有2500人左右,种地5万亩左右,年产粮数百万斤。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大规模地组织内地军民在新疆屯田生产,其影响是巨大的。另外,据《后汉书·班超列传》载,这时的“莎车、疏勒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间也,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莎车、疏勒(今喀什)都是南疆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粮食生产已自给。在今天的考古中,也发现了这一时期农民生产时使用的铁制农具,说明南疆地区的农业生产已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汉朝以后,中国内地长期战乱不休(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汉族群众逃亡到新疆。曾在今新疆东部地区建立了以汉人为主的高昌王朝,使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天山以南其他地区,由于社会一直相对比较稳定,农业生产仍一直处于发展之中。《魏书·西域传》载:疏勒“土多稻、粟、麻、麦”,粮食生产自给有余;于阗“土宜五谷并桑、麻”;耆焉、龟兹“土田良沃,谷有稻、粟、菽、麦”。这些地区居民的衣食不仅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而且上缴赋税也是“准地征租”,各地方政权的赋税收入也主要来自农业。
  在隋、唐时期及其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天山以南地区虽然不断有强大的游牧民族,诸如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的不断进入或征服,但是这一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格局不仅没有改变,而且使进入这里的游牧民族很快也转变为以农业生产为主了。例如,前面提到的回鹘各部,从漠北草原进入天山以南地区后,很快就在各地定居下来,从过去的以游牧生产为主转变为以农业生产为主,在融合了当地的居民后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近代维吾尔族。又例如后来的察合台政权时期,大批蒙古人虽然以统治者的身份进入天山以南地区,但他们自己却很快改变了旧有的以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在南疆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逐渐成为维吾尔族的一部分。
  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治理新疆时,在南疆地区生活的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维吾尔族。清朝政府治理新疆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获得空前的大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瓜果、蔬菜的生产都达到了自给有余,维吾尔人口也从清朝政府治理初期的约25万猛增到清朝灭亡时的150万人左右,耕地面积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但是,即使在汉朝以后农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的情况下,南疆地区畜牧业生产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也一直大大高于全国农区中畜牧业生产所占的比重,这不仅是因为在天山以南各山区或荒漠地方有较多适合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良好条件,而且南疆各族居民一直有牧养大批牲畜的优良传统。例如吐鲁番地区地势低热,一直是天山以南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这里的畜牧业却长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公元640年(唐贞观十四年),唐朝大将侯君集灭亡高昌政权时,当地人口有88700人,却饲养有马4.3万匹,其他牛、羊、驼等牲畜更多。吐鲁番地区居民“人多暾面及牛羊肉”,肉食在居民的饮食中占较高比重。一直到18世纪清朝时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维吾尔族中仍然牧养有大量牲畜。至于同一时期在山区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蒙古、柯尔克孜等族中则牧养牲畜更多。天山以南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就是蒙古土尔扈特等部牧养牲畜的良好场所。清朝政府在南疆地区长期征收羊税及其他牲畜税,说明这里牲畜的交易也一直比较活跃。
  以农为主、兼营畜牧业的经济活动特点,一直到今天,在南疆不少地区仍然保留着。

知识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4

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经济的恢复情况、清朝政府治理新疆政策的调整与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清代新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清代新疆“荒政”等问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