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图书 |
唯一号: | 320020020210000048 |
颗粒名称: | (一)尽快安置流散的卫拉特蒙古部众,并恢复其原有的畜牧业生产 |
分类号: | C55;K249;I267 |
页数: | 1 |
页码: | 166-166 |
摘要: | 如前所述,在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治理新疆之后,由于数年战乱和疾病流行,原准噶尔汗国中的卫拉特蒙古人口数量大幅度锐减,所剩不足原来的1/10。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伊犁地区的生产,清朝政府在从内地和天山南部迁移大批各族军民到这里驻守屯田的同时,对在阿睦尔撒纳叛乱中因各种原因逃亡流散、这时陆续返回伊犁的卫拉特蒙古部众进行妥善安置,使其尽快恢复原有的牧业生产,并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把这些陆续归来的人集中编为“厄鲁特营”,实行八旗制度进行管理,拨给马、牛、羊、驼等牲畜让其牧养孳生,恢复发展牧业生产。 |
关键词: | 清朝政府 伊犁地区 厄鲁特营 卫拉特蒙古 牧业生产 |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4
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经济的恢复情况、清朝政府治理新疆政策的调整与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清代新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清代新疆“荒政”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