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04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畜牧业
分类号: F326;F323;S851
页数: 13
页码: 156-168
摘要: 在新疆,尤其是在天山北部的广大地区,有很多水草肥美的天然牧地。东部的巴里坤草原,中部的乌鲁木齐地区,西部的伊犁河流域,以及北部的塔尔巴哈台地区和阿勒泰地区,自古都是我国北方各个游牧民族活动的主要场所。大量考古资料证明,大约在距今3000年左右,北疆地区的畜牧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而收入不稳定的狩猎活动已退居次要地位。经过人工驯养的牛、羊、马、驼等牲畜,不但可以常年为人们提供奶、肉等食物,而且皮毛可以为人们提供遮体避寒的衣服,同时还可以利用马、牛、驼为人们提供奔驰远徙的动力。
关键词: 准噶尔汗国 北疆地区 清朝政府 畜牧业 卫拉特蒙古

内容

在新疆,尤其是在天山北部的广大地区,有很多水草肥美的天然牧地。东部的巴里坤草原,中部的乌鲁木齐地区,西部的伊犁河流域,以及北部的塔尔巴哈台地区和阿勒泰地区,自古都是我国北方各个游牧民族活动的主要场所。大量考古资料证明,大约在距今3000年左右,北疆地区的畜牧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而收入不稳定的狩猎活动已退居次要地位。经过人工驯养的牛、羊、马、驼等牲畜,不但可以常年为人们提供奶、肉等食物,而且皮毛可以为人们提供遮体避寒的衣服,同时还可以利用马、牛、驼为人们提供奔驰远徙的动力。
  公元前1世纪,汉朝中央政府治理新疆前后,北疆地区的畜牧业已经获得更大发展。据汉文史料记载,在这一地区活动的塞人、月氏人、乌孙人,都是“随畜逐水草”,以游牧为主的部族,饲养有大量的牛、羊、马、驼等各类牲畜。《汉书·西域传》载,乌孙“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一户占有如此多的马匹,加上其他牲畜,可见畜牧业之发达。后来。有人据有关史料进行推算,当时平均每人拥有各类牲畜18头(只)左右,而这时天山以北地区人口约有56万(其中乌孙约44万、匈奴约10万,其他约2万),那么这一时期北疆地区应有各类牲畜1000万头(只)左右。如此众多的牲畜,即使在畜牧业获得大发展的今天,都是令人注目的可观数字。
  在汉朝以后,原在我国东北和大漠南北活动的鲜卑、丁零、柔然、 哒、突厥等先后进入北疆地区。唐朝以后,又有原在大漠南北活动的回鹘、契丹、蒙古等许多古代民族①迁进北疆地区。这些民族,在东北和大漠南北时,就是以畜牧生产为主,进入天山北部地区后,良好而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不但使他们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保留,而且还获得较大的发展。例如,西突厥占据北疆地区时,牲畜“遍满山谷”,“地过万里,士马亿数”,富有者据有马匹6000匹以上,牲畜数万头(只)。一直到清朝政府治理新疆前,占据天山北部地区的卫拉特蒙古,以及哈萨克、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等还是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不建城郭富室,居无定向,唯顺天时,逐水草,牧牛马,以度岁月。故所居随处设帐房,铺毡厨,不避寒暑,坐卧于地”。②
  如前所述,在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治理新疆之前,天山南北处于准噶尔汗国的控制之下。准噶尔汗国是以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为主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其统治者蒙古族贵族及其部众,长期以游牧为主,畜牧业生产是准噶尔汗国的主导性产业。椿园在《西域闻见录》中说:在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治理新疆之前,准噶尔汗国境内“驼、马、牛、羊遍满山谷”。①椿园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当时准噶尔汗国的畜牧业生产比较发达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消灭准噶尔汗国,尤其是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之后,由于长期战乱,在卫拉特蒙古各部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畜牧业生产也遭到重大破坏。因此,清朝政府治理新疆后,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比较重视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附注

 这些古代“民族”,与近代所谓的“民族”,在政治含义上有所不同。这里,根据目前我国对民族称呼的惯例,暂时都称为“民族”。; 陈诚:《使西域记》。; 椿园:《西域闻见录》卷五。

知识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4

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经济的恢复情况、清朝政府治理新疆政策的调整与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清代新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清代新疆“荒政”等问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