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8175
颗粒名称: 青花瓷
分类号: G26
摘要: 中国古代的青花瓷,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颜料,在器胎上直接绘画花纹图案,然后再施以透明釉,入窑于1300℃的高温下烧制而成。
关键词: 博物馆 收藏 文物保护 文物 瓷器

内容

中国古代的青花瓷,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颜料,在器胎上直接绘画花纹图案,然后再施以透明釉,入窑于1300℃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呈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效果。明代,青花瓷的烧制达到了鼎盛。永乐年间,皇宫在景德镇设置了由官方监制的御用场,专门烧制供皇室享用的青花瓷器。永乐、宣德时所产的青花瓷器,胎质比元代的细腻洁白,器壁较薄,釉色浑厚,莹润平滑。至成化年间,青花用料改为“平等青”,色泽明快淡雅,加上胎质纯洁,白釉莹润如脂,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青花瓷之最。明代后期,青花瓷的生产规模增大,虽质量有所下降,但器物的造型却趋于精妙绝伦。清初,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明末一度走下坡路的青花瓷生产出现转机。由于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嗜好瓷器,故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大多制作精美,色调纯正,胎质细腻,釉料浑厚莹润。到嘉庆、道光、咸丰等年间出品的青花瓷,不仅比不上前三朝精美莹润,且胎质厚重粗糙。釉里红釉下彩瓷品种之一,用氧化铜作釉下彩料,在瓷胎上绘画花纹装饰后,施以透明釉,再高温下还原成釉下呈白底红花效果的彩瓷,创烧于元代的景德镇窑。釉里红瓷釉浑厚光润,精莹美观,深得世人喜爱。但氧化铜的烧制还原技术较难掌握,故色调纯正的较少。明代曾停止生产,清初景德镇窑瓷匠为满足酷爱瓷器的皇帝的要求,逐步掌握了釉里红瓷的烧制技云术,使瓷器的釉色更加鲜艳乂纯正,达到了“釉里红”的艺术效果。清康、雍、乾三朝,是釉里红瓷生产的鼎盛阶段。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