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今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7792
颗粒名称: 往昔今朝
分类号: I054
摘要: 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除从全国各地调来一批干部之外,又从区内各市县调来了一些干部补充区级机关。当时银川住房十分困难,有些干部不得不较长时间地住在招待所和旅馆。
关键词: 纪实小说 历史故事 回忆录

内容

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除从全国各地调来一批干部之外,又从区内各市县调来了一些干部补充区级机关。当时银川住房十分困难,有些干部不得不较长时间地住在招待所和旅馆。
  1961年我从盐池县调来时,领导说因住房没法解决,家属还得留在盐池。1962年银行干部归队时,我又被调到自治区人民银行工作,机关给调整了原省分行托儿所一间不到10平米的儿童洗澡室,一家6口人其拥挤也就可想而知了。特别是晚上我要写材料,孩子要做作业,争位子的现象常有发生。还是老伴有办法,买了个小坑桌,让孩子坐到院子或坑上做作业。屋里太拥挤,炉子只能搭在外面,如遇刮风,火上不来,就不能按时吃饭。
  1971年,机关给我分了立志巷约50平米的平房,全家高兴得不得了。那时立志巷路面未铺,下水不通,每遇下雨,就被过往车辆压下许多高低不平的大泥坑,五小(现回民中学)的小学生一不小心就滑进泥坑里,爬起来像个泥猴。随着银川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居住条件也逐步改善,1979年,单位按我职务给分配了丰收巷75平米宽敞明亮的单元楼房,全家人都喜出望外。虽说这次按优惠价向职工出售住房,但我的住房是临湖滨大街的一楼,市房改办不让出售,故产权还不属我所有,但我想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总会有个完善解决办法的。以我的住房情况来看,自治区成立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民的住房情况真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