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林”消失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7593
颗粒名称: “野猪林”消失了
分类号: D035.34
摘要: 7月24日上午,在轰隆隆的铲车作业下,昔日的“野猪林”在几个小时内“屋倒猪散”一“野猪林”在尘土飞扬中坍塌、消失了!“野猪林”地处新市区同心路南端,是由四川、河南、安徽等地的无业游民组成的“黑户部落”,主要以养猪、杀猪为生,住户由起初的三五家发展到现在的65户。由于这里无人管理,人猪共居,粪便满地,卫生极差,被附近群众形象地称为“野猪林”。
关键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治安管理

内容

7月24日上午,在轰隆隆的铲车作业下,昔日的“野猪林”在几个小时内“屋倒猪散”一“野猪林”在尘土飞扬中坍塌、消失了!“野猪林”地处新市区同心路南端,是由四川、河南、安徽等地的无业游民组成的“黑户部落”,主要以养猪、杀猪为生,住户由起初的三五家发展到现在的65户。由于这里无人管理,人猪共居,粪便满地,卫生极差,被附近群众形象地称为“野猪林”。“野猪林”在银川市已存在20多年,有关方面多次驱赶清理,可是越清越发展,越赶越壮大,住房由开始搭住临时帐篷简易土坯房发展到如今的砖木结构甚至是高档次的永久性住房,占地3000多平方米,住房已达250多间,还建立了“管理体制”,自发地选出“村长”、“书记”。可是这里的卫生状况始终得不到改善,死猪死鸡随处可见,待售的生肉熟肉随意堆放,蚊蝇肆虐,尘土飞扬,给银川市的环境、食品卫生带来了极恶劣的影响。为了做好“双迎”工作,彻底根除这…对市容环境、食品卫生造成极大危害的污染源,市城管办、市公安局和新城区政府联合发布通告,限令居住在“野猪林”的人们在7月15日之前搬迁。通告发出后,上述三部门的同志天天到“野猪林”做工作,动员住户早日搬迁,并先拆除了“村长”、“书记”的房屋,大部分住户都主动按要求搬迁了,只有个别户抗拒不搬,7月24日,有关方面联合行动,强制拆除这里的所有建筑。铲车开到现场时,还有几个“钉子”户手拿棍棒守候在屋前,当看到着装的公安、城管人员也在现场时,他们才退回去了。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