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7153
颗粒名称: 梅花香自苦寒来
分类号: G4
摘要: 银川郊区上前城小学的语文教师赵秀珍老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立足三尺讲台,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于教书育人这块苗圃里,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崇高心灵,精心塑造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
关键词: 教育 教师

内容

银川郊区上前城小学的语文教师赵秀珍老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立足三尺讲台,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于教书育人这块苗圃里,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崇高心灵,精心塑造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受到了社会的公认,她先后十多次被评为银川市和郊区的“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和“优秀辅导员”。去年又被评为自治区'三育人”先进个人。
  凡是熟悉赵老师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严于律己,而善待差生的好老师。在多年的工作中,她一直恪守着这样一个做人准则:凡要求学生去做的事,她首先带头去做。近年来,她每年都带六年级毕业班,每接一个新班后,她都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作风、学习等方面的实际,为全体学生同时也是为她自己制定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而她首先是这些制度的模范执行者。平时,要求学生按时到校,而她总是顶风冒雨地提前半个多小时到校;要求学生热爱、关心集体、而她首先与学生_道打扫卫生,修理门窗和桌椅,布置教室并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在她的示范行为熏陶和感染下,学生们普遍养成了爱学习、守纪律、求上进的良好习惯,她所带的班每年都被评为学校、学区的“先进班集体”。
  多年来,她特别注意抓差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她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就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她对新带的每位学生都要进行家访,对于“双差”生还专门建立了家庭、社会、学校联系卡,遇到问题较多的学生,她牺牲休息日和节假日多次进行家访、谈心、补课,及时扶正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丄桶水。多年来,赵老师在教改中通过不断学习,来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她在教学中勤于积累,勤于总结,勤于笔耕,针对作文教学这个“难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先后撰写了大量的有关作文教学的论文,发表于区市的教学科研杂志上。其中《浅谈作文教学的命题和修改》荣获银川市二等奖;她撰写了一篇题为《小学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的论文,被评为银川市一等奖。
  赵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虽然殊荣接踵而来,但她对党的教育事业和那份挚着却是有增无减。90年代以来,她连续带的7个毕业班的学生成绩在郊区升学会考中合格率为百分之百。1996、1997年两次取得全郊区第一名。而她却把这一次次成绩的取得作为新的起点和增长点,把教书育人的“根”深深地扎入教育、教学这片沃土之中。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秀珍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