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不再寂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6994
颗粒名称: 张爱玲不再寂寞
分类号: I054
摘要: 提起张爱玲的名字, 今天的青年读者会比中老年读者更感到亲切。何以一位75岁的老作家会获得青年人的喜爱?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张爱玲出身于名门,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她在天津、北京、上海度过少年时期,在香港读大学,于1942年回到上海后,出版了她的成名作《传奇》,著名的《金锁记》、《倾城之恋》就收在这本集子里。她的叙述,有着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味道,有着浓厚的市民情趣,是典型的都会文学。
关键词: 张爱玲 上海 作品

内容

提起张爱玲的名字,今天的青年读者会比中老年读者更感到亲切。何以一位75岁的老作家会获得青年人的喜爱?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张爱玲出身于名门,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她在天津、北京、上海度过少年时期,在香港读大学,于1942年回到上海后,出版了她的成名作《传奇》,著名的《金锁记》、《倾城之恋》就收在这本集子里。她的叙述,有着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味道,有着浓厚的市民情趣,是典型的都会文学。她的散文,篇篇都能让人见到她自己,所历,所见,所闻,所读,所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张爱玲。她的散文很“散”,这“散”成为一种美,“散”中体现着她的个性。张爱玲于1952年离上海赴香港,从此就远离了生养她的中国大地,开始了旅居的生活。她的作品,在建国后的30年中,没在国内岀版,现代文学史上也很少对她提过一笔,这也是现今中老年读者对她生疏之故。在海外,她的作品风行,林青霞对上海的向往,是来自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三毛在临终前几日写给贾平凹的信中说她最爱读张爱玲。张爱玲的作品在国内大量出版,则是近10年中事。百花文艺出版社于1986年以现代通俗小说研究资料的形式,出版了她的《倾城之恋》,没有引起多大反响,我是在降价书堆中淘出此书。随着改革开放之风,张爱玲的散文全编、小说全编,张爱玲文集经多家出版社之手,飞到全国各地,引起青年读者的注意,使得张爱玲40年代的作品,找到了90年代的知音。这时,张爱玲正寂寞地蛰居于海外寓所,一切喧嚣对她都无所谓了。张爱玲的名作《金锁记》在国内被搬上屏幕,以《昨天的月亮》为名播出。国内青年读者在纷纷争购张爱玲作品之时,张爱玲悄然离世。她的邻居发现她几天不出门,叫来警察,打开门后,方知她已死去多日。她在遗嘱中说,希望将她的骨灰撒向荒野,回归大地。张爱玲走了,不走的是她的作品,和她作品中的张爱玲世界。我最早读到张爱玲的文字,既不是她的小说也不是她的散文,而是她评论《红楼梦》的论文。粉碎“四人帮”后,在一本海外红学论集中,收入她一篇题为《初详红楼梦》,读过之后,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她的观点,但认为那是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我尤其欣赏她的笔调,完全是散文式的语言,与国内某些红学家写的干巴巴的几条老牛筋式的论文完全不同。张爱玲也许不能通过她那本《红楼梦魇》跻身于红学世界,但曹雪芹会欣赏她,会说她是《红楼梦》的解味之人。对于张爱玲之死,学者余秋雨说:“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永存。我并不了解她,但敢于断定,这些天她的灵魂飘浮太空的时候,第一站必定是上海。上海人应该抬起头来,迎送她。”余教授的话传出了广大读者的心声,寂寞的灵魂会不再寂寞。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