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成绩喜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6646
颗粒名称: 银川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成绩喜人
分类号: F304.3
摘要: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逐步向规模化、 集约化、产业化方面迈进,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呈现出品种多、质量好、淡季不淡、旺季不烂的良好发展势头。目前,银川已成为辐射周边陕、甘、蒙毗邻地区500公里、1000万人口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银川市位于宁夏河套平原中部,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近年来,市委。
关键词: 蔬菜 产量 银川

内容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面迈进,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呈现出品种多、质量好、淡季不淡、旺季不烂的良好发展势头。目前,银川已成为辐射周边陕、甘、蒙毗邻地区500公里、1000万人口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银川市位于宁夏河套平原中部,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通过深化产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人,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宏观调控力度,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现有常年菜地6万亩,播种面积达到10万亩。城市人均占有菜田0.08亩,高于北方城市平均水平。1997年,全市蔬菜总产量达到32.46万吨,人均拥有蔬菜359公斤;肉类总产量达到2.6万吨,人均占有32公斤;牛奶总产量达到6.42万吨,人均占有63公斤,禽蛋总产量达1.33万吨,人均占有14公斤;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44万吨,人均占有15.1公斤;水果总产量达3.52万吨,人均占有37公斤,其中,蔬菜、乳制品等人均占有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居西北各城市首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七位,肉、禽、蛋的人均占有量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视科技投入和市场体系建设,在蔬菜生产方面,市政府投资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研制岀“银川型节能日光温室”,开创了银川地区在冬春季节生产果菜和各种名、优、特菜历史,使每亩纯收入超过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改建和新建节能温室的积极性。该种节能温室,现已发展到12万间,使市蔬菜市场基本实现了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如今,银川市蔬菜不仅供应周边邻近省区,还远销北京、夭津、武汉、南京等大城市。在发展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市政府采用“2116”投入方式(即每亩有偿贷款200元,周转金100元,政府支持100元,农民自筹600元),建设了一批商品鱼基地。并引进世界粮食计划署无偿援助,投入资金1576万元,组织实施了“2814”项目工程(获农业部优秀项目奖),建设了1万亩高标准精养池塘。精心组织推广“池塘主养鲤鱼高产技术”、“池塘鲤鱼均衡上市技术”、“生态渔业综合养殖技术”等。还引进了团头鲂、河蟹、甲鱼、河鲶等新品种。“八五”末,全市商品鱼总产量达到12269吨,产值5055万元,1990年不变价人大量鲜鱼上市,不仅丰富了本市居民的“菜篮子”,还对平抑物价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有70%-80%的商品鱼被运往陕、甘、蒙、青和新疆等地。在畜产品生产中,市委市政府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系列化服务”的方针规划确定了各类畜禽的生产基地,在品种改良、科学喂养、管理水平、疾病防治等方面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的同时,还对养殖专业户、经营大户在场地、资金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有效扶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银川市以包兰铁路、银古公路、109国道为依托,以批发市场为龙头,先后建起了东环、北环、民乐三大批发市场,建成了前进、信义、同心等35个集贸市场和36个农副产品交易点,开辟了6个郊区农民直销市场,恢复了38个国有蔬菜、肉食经营网点,从而形成了大、中、小结合,批发与零售结合,专业与综合结合的农副产品市场网络,市场网络的形成带动了生产,对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平抑价格起到了明显作用。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