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游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6531
颗粒名称: 韶山游记
分类号: F590
摘要: 从湘潭乘岀租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一个真实的韶山,神话般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和多年前从画报上、电影上看到的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一模一样。毛主席的故居在韶山冲小溪中上游的上屋场,依山傍水,土墙青瓦,整齐有致的旧农舍,是湖南农村常见的凹形住宅,房子坐南朝北,前面有紧紧相连的两个池塘,右塘莲荷满池,清香宜人。我徜徉在中国人崇拜了多年神话了多年的伟人故乡,看了毛主席游过泳的池塘和毛主席生活过的住宅。
关键词: 毛主席 韶山 滴水洞

内容

从湘潭乘岀租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一个真实的韶山,神话般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和多年前从画报上、电影上看到的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一模一样。毛主席的故居在韶山冲小溪中上游的上屋场,依山傍水,土墙青瓦,整齐有致的旧农舍,是湖南农村常见的凹形住宅,房子坐南朝北,前面有紧紧相连的两个池塘,右塘莲荷满池,清香宜人。我徜徉在中国人崇拜了多年神话了多年的伟人故乡,看了毛主席游过泳的池塘和毛主席生活过的住宅,思索着当年幼小的毛泽东在这里成长时,如何地在池塘里嬉水,在池塘边和他父亲怄气示威……韶山的农民说:“我们沾了毛主席的光,这里现在成了旅游区,农民基本不种地了,都以各种旅游业为生,这里的人都是典型的矮小的南方人特征,很难见到毛主席那么魁梧的身材。这里引人注意的,有趣的是:一街两边的饭馆都写着:“正宗毛家饭店”或“毛家饭馆”。来韶山之前,我就听说过韶山有家出名的饭馆是毛主席的邻居开的,非常的传奇好客,韶山的饭馆与全国各地旅游区的饭馆一样,喊叫着拉客,而不同的是韶山饭馆叫客摆的是主席菜谱,主人在门口高声喊着:“正宗的毛家饭馆,主席菜谱。”究竟谁是正宗的呢?后来在主席故居池塘对面的一家饭店看到写着“毛家饭店”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堂有一尊和主席身高一样的铜像,墙上挂着店主人和毛主席的合影照。果然这家就是我要找的正宗的毛家饭店。主人是一个满头银发十分刚健的老妇人,她指着照片上站在毛主席身边抱小孩子的小媳妇说:“这就是我,这是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时照的。”老人说她家和主席家是邻居,解放后建故居时,政府动员她家搬迁到这里,主人姓胡。我问:“您姓胡为什么叫毛家饭店?”她说:“我是毛主席的邻居,有义务招待毛主席的客人,来韶山的人都是毛主席的客人,我是第一个在韶山开饭馆的,所以就起名叫毛家饭店。”的确这家饭馆的菜比别的饭馆的味道好,价格便宜,临别时老人送给我们每人一枚她和毛主席的合影纪念章,到了韶山不到毛家饭店是一种遗憾。韶山因为是毛主席的故乡而闻名于世,韶山位于湘潭、宁乡、湘乡三县的交界处。“韶”原是舜帝的乐曲名,《尚书》记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韶乐为吉乐,相传舜帝南巡荆州,被潇湘山水陶醉,登山以奏韶乐,凤凰翩翩起舞而至,这山因此得名韶山。韶山最高峰偏北有龙头山,黄峰山,虎歇坪三山一脉相连,自东南西三面环抱,中即为滴水洞山谷,山顶就是毛家祖坟。传说过去毛家祖坟周围古木参天,老虎冬天来此朝阳取暖,夏天来此取荫避暑。滴水洞人称“中国第一洞”,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建议在滴水洞盖几座房子,等他退休了来住,I960年湖南省修建了滴水洞别墅。洞门是半尺厚的铁门,洞中的住室完全模仿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室建造,从山外到滴水洞的路上顺山脚的石头上凿刻了现代名人名家赞颂毛主席赞颂韶山的书法。滴水洞真是一个神秘的山洞,洞外利用山涧修建了一号、二号游泳池,我久久地思考着想像着毛主席当年如何在这冰冷的涧水中如鱼得水地游泳?看着这清澈不见底的墨绿墨绿的深水,让人望而生畏,反正我这个游过黄河、游过渭河的游泳爱好者没有胆量在这里游泳。毛家祠堂是毛家祭祖的地方,陈列着毛家祖宗的牌位,这里是毛主席和杨开慧创办农民夜校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向农民讲授革命的道理,从事革命活动。在毛家祠堂前面的广场上,在千峰叠翠的韶山脚下,矗立着开国大典时的毛主席铜像,气贯长虹,毛主席伟岸的身影和他慈祥的睿智的面容,与这秀丽的韶山浩气并存,构成了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当地的韶山人除了向游客推销各种旅游纪念品和毛主席的塑像外,还向游客推销香火,他们说:“主席是至高无上的神,很多的人在主席铜像前和毛家祠堂烧香火,在展览馆的录像中有毛主席铜像的落成典礼仪式,当时寒冬刚过,可满山的杜鹃花竟提前两三个月早开了,在铜像落成典礼的那天特别的鲜艳,成为当时的奇闻罕事。.红太阳城是韶山的又一个人造景观,这里汇集了毛主席的革命足迹,即中国革命各个时期各地的建筑景观,展现了各个历史阶段毛主席的革命功勋和领袖风采,历史以她特有的二维空间,吞没着过去,又展现着过去的足迹,在莽莽苍苍的历史中,大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毛泽东以他的英明智慧,谱写了中国历史最壮丽的篇章,成为中国历史上无以伦比的伟人。夜宿在韶山,天下着大雨,漆黑一团,想当年十几岁的毛泽东在那黑沉沉的夜,如何开始革命行动的一切,读毛主席十几岁离家出走时留给他父亲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使我感慨万千,肃然起敬。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