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边缘的忏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5524
颗粒名称: 死亡边缘的忏悔
分类号: R193.3
摘要: 1997年7月9日凌晨2时许,他与同案犯肖建波租乘被害人席某的出租车,后将席某杀害,并从席身上搜走现金200余元,逃离现场时被公安机关抓获。案犯于丕占、肖建波的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抢劫罪,1998年6月11日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二犯死刑,并立即执行枪决。字字重锤击打着罪犯的灵魂,在酿成苦果之后,才知道悔不当初。但他终于在行刑前为自己选择了一种特殊的忏悔方式,让自私、贪婪的心在对他人的奉献中慢慢苏醒。罪大恶极的于丕占最终走向死亡,他在临刑之前的忏悔带走了他对生命的最后一丝眷恋,这份迟来的忏悔留给人们的是对生命的思索。
关键词: 社会 罪犯 人性

内容

“现在我已没有任何方法来补偿自己的过失,来报答社会、所领导、队长和家人。我想了很多。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也许脏器可以挽救一些病人的生命,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我只有这些了……当我捐献的肾或骨髓在挽救别人的生命时,我在九泉之下也许才能合上一点、眼睛。我没有什么了,只有这样做,我的内心才能得到一点平衡,这也是我对社会、对看守所的报答。”这是一名案犯在行刑前的一段自白。该案犯名叫于丕占,现年29岁。1997年7月9日凌晨2时许,他与同案犯肖建波租乘被害人席某的出租车,后将席某杀害,并从席身上搜走现金200余元,逃离现场时被公安机关抓获。案犯于丕占、肖建波的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抢劫罪,1998年6月11日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二犯死刑,并立即执行枪决。一个刚近而立之年的鲜活生命,仅为了区区200元钱便亲手葬送了自己的一生。翻开于丕占的自白书,通篇充斥着一个“悔”字,然而悔之晚矣。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他残忍地剥夺了另一个生命生存的权利,其行为令人发指。“我来到看守所后,队长、所领导几次找我谈话,语重心长,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给社会带来多么太的危害。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晚了,为何当时我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呢?为何我不去靠自己的劳动养家糊口呢?为何我不曾替父母、妻子着想呢?为何……”字字重锤击打着罪犯的灵魂,在酿成苦果之后,才知道悔不当初。泯灭的良知,沦丧的人性,使他滑向罪恶的深渊,在毁灭别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他的罪行带给被害人家庭的将是一个永远无法醒来的噩梦,而他自己也坠入了无边的黑暗。在痛苦中挣扎,在黑暗中觉醒,于丕占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他忽然有了一种极强烈的愿望-补偿自己所犯的罪孽。但他已是一个即将行刑的罪犯,可以说他现在一无所有,经过认真思考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赎罪方式。“我也知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罪有应得……此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想要补偿,尽管无论怎样补偿都无法掩盖我内心的丑恶、自私与贪婪。”捐献身体器官本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发生在一名死囚的身上,我们至少可以从中看到他的人性正在逐渐复苏。当他主动从杀人者的角色中挣脱出来去扮演一名救人者时,其心灵觉醒的过程是漫长而又痛苦的。但他终于在行刑前为自己选择了一种特殊的忏悔方式,让自私、贪婪的心在对他人的奉献中慢慢苏醒。罪大恶极的于丕占最终走向死亡,他在临刑之前的忏悔带走了他对生命的最后一丝眷恋,这份迟来的忏悔留给人们的是对生命的思索。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肖建波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