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 天书的李范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5292
颗粒名称: 破译 天书的李范文
分类号: K825
摘要: 宁夏社科院名誉院长李范文,因破译 “天书”而闻名于世。盛夏时节,记者在李老先生的家中拜访了他。
关键词: 人物 传记

内容

宁夏社科院名誉院长李范文,因破译 “天书”而闻名于世。盛夏时节,记者在李老先生的家中拜访了他。今年65岁的李范文祖籍陕西西乡。自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研究生毕业不久,为了揭开 王国的诸多神秘疑团,他1960年多次请求到宁夏开展研究工作。在 王陵的孤冢野坟和残垣败瓦间,他耐住了六年寂寞,对3270块残碑进行了逐一考释整理,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料,写出了《 陵墓出土残碑粹编》、《 官印汇考》、《 简史》等一批学术专著。
  30年前,在许多老专家的帮助鼓励下,李范文立志要编一本用四角号码编的 文字典。为了实现这个夙愿,他付出了超出常人不知多少倍苦。光单词卡片就做了3万余张,足足装满了三大箱。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几近痴迷。为了解决字典的注音问题,1980年李范文沿党项人北徙路线到甘肃、四川的党项原始民居住区调査 遗民,写了20万字的《弥药语调査研究》(未定)。1984年李范文不幸左腿股骨颈骨折,在卧床疗养中他艰难地完成了专著《同音研究》(70万字)。
  1986年,李范文研究 人著的另一部辞书《番汉合时掌中珠》,写出50余万字的《宋代西北方言》。他还与人合著 文《杂字》研究、《圣立义海》研究等。这些论著多次获宁夏社会科学一等奖。此外,他广泛钻研 学的各种疑难问题,写出了一批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揭开了一个又一个 古国之谜,在史学界引起反响。
  1997年8月,一本长达150万字的《夏汉字典》历尽沧桑,终于出版了,它耗尽了李范文30多年的心血,记录了李范文和他的合作者不屈不挠的努力,为后人进一步研究 历史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中国的二十四史中唯独没有 史,李范文眼下正在联合国内一些 学专家,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写出一部像样的《 通史》,该书已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项目。这预示着这位功成名就的学者,将晚年又建筑在千辛万苦的劳碌之中。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范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