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清泉润凤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4757
颗粒名称: 汩汩清泉润凤城
分类号: F299.21
摘要: 40年过去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银川市供水业再不是“丑小鸭”,而变成了一只“金凤凰”。40年来政府以基础建设为先导,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银川供水设施,改善人民的用水环境,相继在老城、新市区建起5个水厂,日供水能力16万吨,建深井91眼,安装管道366公里,水质综合合格率为99.94%。
关键词: 清泉 凤城

内容

年岁大的人都记得解放初银川人吃水靠土井,家家户户三大件一“水桶、扁担、大水缸”的情景。那城里城外的200眼土井,成了居民祖祖辈辈的依靠。大多数井水又苦又咸又涩,且极不卫生,有些小工厂的生产也只能从大口井提水。银川市的供水是一片空白。 到1958年,那些靠肩挑车拉、走街串巷,以卖水为生的人由政府出面成立了水井管委会,这便是自来水公司的前身。当年政府投资12万元,在有名的西府井凿出第一眼深115米的机井,修建了高11米的小水塔,在大街上建了4个供水站。那年,在国庆喜庆的日子里,部分居民吃上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来水,但普遍来说人们并没有摆脱吃水的艰辛和三大件的羁绊。初具规模的自来水厂是1962年在人民街建起的日供水1800立方米的小水厂,铺设管道7.8公里,在老城中心建起一座五六十米高的水塔,成了银川古城现代化供水的标志,有一部分自来水设施直接装进一部分市民的家里。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
  40年过去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银川市供水业再不是“丑小鸭”,而变成了一只“金凤凰”。40年来政府以基础建设为先导,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银川供水设施,改善人民的用水环境,相继在老城、新市区建起5个水厂,日供水能力16万吨,建深井91眼,安装管道366公里,水质综合合格率为99.94%。昔曰人拉肩挑靠一根扁担两只水桶艰辛送水的方式被自动化遥控运作供水所代替,自来水通过密集地下管网进入千家万户,延伸到边远的城郊。居住在高楼的居民信手开启水龙头,清泉般的水流便喷涌而出,人们彻底告别了“三大件”,吃上了经过净化的放心水。 担负着银川供水任务的自来水职工,以“团结、奉献、严细、求实”的企业精神,为市民提供着优质服务,给凤凰城以美的滋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0年来是改革开放为银川供水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是党和政府引来了甘泉造福人民。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