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又获重大发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4539
颗粒名称: 内蒙古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又获重大发现
分类号: K85
摘要: 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清水河县王桂窑乡岔河口村进行了历时一年的考古发掘后,发现了一个完整宏大的新石器时代环壕聚落遗址,其内部结构有序,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关键词: 遗址 考古 内蒙古

内容

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清水河县王桂窑乡岔河口村进行了历时一年的考古发掘后,发现了一个完整宏大的新石器时代环壕聚落遗址,其内部结构有序,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这个遗址地处黄河、浑河交汇点北岸的高台地上,整个遗址面积近4万平方米,平面布局基本呈封闭状圆形。据本次考古工作负责人介绍,遗址的外围是挖筑规整的圆形环壕,内部大量分布着仰曲化不同时期的成排房址、灰坑,年代距今大约6000年到4500年之间。环壕的东、东北和西南目前各发现有一个门址,将遗址在海拔1058米高的台面上环围起来,形成一种居高险要、扼守通道的态势。
  考古发现,环壕内的房址,由高到低分三层布局。遗址的最高处是一个平面方形的大型房址,面积120多平方米,为半地穴式建筑。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当时部落的公共活动场所。围此而建的是中型房址,呈东西向有序排列。再往下则是中小型房址,排列密集、复杂。整个遗址基本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等级式的格局。
  这个遗址三面环水,是人类生产、生活十分理想的处所。有关考古专家初步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当时内蒙古中南部沿黄河两岸一个重要的酋邦部落中心。
  据了解,这个遗址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于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史前考古的编年,具有珍贵的价值。
  这次考古的钻探和清理发掘工作将在今年年底结束。现已发掘揭露面积2500平方米,20多座、灰坑40余个、墓葬4个及部分环壕,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打制或磨制石器、骨蚌器,以及少量动物骨骼。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地名

内蒙古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