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的韧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3134
颗粒名称: 梁晓声的韧性
分类号: I0
摘要: 梁晓声,一位当代优秀的作家,能够在健康的重负下活出独特的魅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内容

梁晓声无疑是中国文坛最富有魅力的作家之一。目前,他的新著《凝视九七》和《自白》备受读者推荐。窃以为,两部书籍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文笔的优美和立意的深刻,而且,还让我们感受到梁晓声人格深处的韧性。梁晓声的韧性首先表现在他一直固守着自己的“平民”角色。他的人品和文品,都没有显现出丝毫的浮华和骄奢。他出身于哈尔滨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父辈给他留下.了“守本分”的家训。即使成为著名作家,他的内心仍保持着“北大荒知青”那种甘苦交加的质朴和豪爽。他又是位不平凡的“平民”,他的处世方式是“平民化”的,而他的世界观又显然超越了“平民”的范畴。在经过20年的自我磨砺之后,梁晓声已经由北大荒知青时那块生性耿直的生铁,锻造成一块伸缩自如的合金钢。梁晓声的韧性还表现在他对传统观众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中。江山易改,本性难易。至今,梁晓声对东北黑土地有着深切的眷恋。同时,他对灯红酒绿钢筋水泥的都市,有着一种本能的抗拒。当他首次去深圳时,只是感到一种水泥味道的陌生。有文章抨击梁晓声对深圳城市的现代文明不能充分地体味。事实上,梁晓声同他的同代人一样,对城市的现代文明不是不接受,而是希望在城市的浮华中,能够寻找到一种质朴的亲切。这绝对不是梁晓声本身素质的缺陷,而是他们同代人共有的特性。再譬如:在对爱情的认识上,梁晓声的内心更欣赏农村秸秆中那隐蔽的亲情,却唾弃如今“暧昧的灰色的”情人节。这种意识观念的韧性,绝对不能断言是良是莠。当他的类似的思想观念在其文字中表露出来时,是我们读者的幸运。我们宁可读到一种带有偏颇色彩的正直,也不愿领悟貌似成熟深沉的圆滑。梁晓声对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令人钦佩的韧性。在抛却了浮名和铅华之后,梁晓声的生活状况并不像常人想像的那般潇洒和轻松。一个人,他可以摆脱外界给予的种种烦恼,唯独难以摆脱对自己健康的忧虑。长期以来,肝病一直缠绕着梁晓声,使他的创作掺杂了意味深长的艰辛。他要写作,要动脑思考,此过程中需要的营养,要靠肝脏输送。梁晓声怕动怒,一怒就容易使肝区发疼。他自己也承认,肝硬化已经使他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当梁晓声的作品越来越多时,他的创作生涯就无形中呈现出路遥式的悲剧色彩。一位当代优秀的作家,能够在健康的重负下活出独特的魅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许多作家貌似深沉的玩弄文字技巧时,他们实际上正变得世故与圆滑。在此意义上讲,梁晓声的韧性,真是他们的老师。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晓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