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发展应该再快一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2341
颗粒名称: 宁夏发展应该再快一点
分类号: D622
摘要: 正当全国上下在为实现新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8%的目标而奋进时,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在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全区经济増长速度力争达到10%的跨世纪宏伟目标。从黄河两岸到六盘山下,广大党员干部和回、汉各族群众无不精神振奋:宁夏没有理由永远落后,宁夏完全有可能加快发展,奋进直追,赶上全国发展步伐,为全国如期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宁夏

内容

正当全国上下在为实现新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8%的目标而奋进时,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在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全区经济増长速度力争达到10%的跨世纪宏伟目标。从黄河两岸到六盘山下,广大党员干部和回、汉各族群众无不精神振奋:宁夏没有理由永远落后,宁夏完全有可能加快发展,奋进直追,赶上全国发展步伐,为全国如期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决好落后地区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发展,这是历史的经验,更是现实的需要。”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如是说。春秋四十载,塞上越千年。自1958年自治区成立至今40年来,坚持发展始终是这个偏居西北一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最高亢的主旋律,社会和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坚持发展最有力的印证:去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0亿元,五年平均递增9.1%,提前4年实现了翻两番;粮食产量突破25亿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跃居全国第五位;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223万千瓦,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二位。5年间,全区减少贫困人口87万人,贫困面由69%下降到25%。去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431元和1545元,年均实际增长5.4%,引黄灌区60%的村实现了“小康”。但是,与全国的发展速度相比,宁夏仍然在“慢车道”上行驶,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在低位徘徊,在全国经济发展排行榜上的位次逐年后退,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第14位下降到目前的第22位,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与全国特别是与东部发达省区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面对严峻的现实,是自暴自弃,苦等苦熬,还是不甘落后、负重拼搏,全区530万回汉各族人民和26万共产党员毅然选择了后者。
  “差距与落后,迫使我们加快发展”。毛如柏说,“虽然宁夏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较小,但却是全国一盘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西移的前沿地带,宁夏加快发展,对于大西北的经济腾飞,对干缩小东西部差距,对于全国完成8%的经济增长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时代与人民,要求我们加快发展。”自治区代主席马启智说:“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没有道理,不加快发展也没有道理。宁夏人民改变面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鼓舞 -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改变落后、缩小差距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人民的愿望和重托催人奋进,我们要正视现实,迎难而上。”“加快发展,我们别无选择。”党代表们说,正视落后,但绝不能甘居落后6苦熬苦等,没有出路,悲观失望,没有前途,等靠机遇,就会坐失良机。只有知难而进、勇于拼搏,才能在差距中找回自信,从被动中寻求主动,在落后中求得突破。
  实干兴区,创业富民的跨世纪宏伟蓝图在代表们手中绘出:到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在西部地区居于中上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国中等水平。
  挖掘潜力再创优势翻开自治区经济的“进度表”,我们不难看出,10%的发展速度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宁夏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六五”期间,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达到11.6%,而“七五”和“八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却分别下降到7.9%和9.1%,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代表们普遍认为,当前,宁夏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但不发展更没有出路。同时,潜力与优势又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关键是要“跳起来摘桃子”一重新审视和发掘潜力,再创新优势。
  农业和能源资源在这片黄土地上凝聚,是大西北资源丰富的缩影,资源优势如何变成经济优势?代表们认为,农业是自治区经济加快发展中最具优势、最具活力的产业,也是脱贫致富最具影响力的产业,要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新的产业群。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以及一批重点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将加快水利和土地开发速度,使农业基础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今后五年内将新增灌概面积200万亩,最终使全区灌溉面积由现在的500多万亩增加到1000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河套新灌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1000万亩大型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依托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创办龙头企业,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以粮食加工业、肉奶制品业、绒毛皮加工业、葡萄酿酒业、生物制药业和水产果菜业为主的的6大新的优势产业群,达到上百亿元的总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使全区农产品商品率和主要农产品贸工农一体化的比例在目前分别为50%和30%的基础上,再跨越一大步。
  代表们认为,宁夏加快发展有赖于工业的崛起和振兴一,有赖于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要以具有优势的电力、煤炭等基础工业为依托,加快建立1000万千瓦的全国重要的电力基地,着力培育和壮大石化、冶金、机械、建筑建材、医药和农副产品加工6大支柱产业。自治区计委党组书记项宗西说,要让潜力变为实力,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是集中力量重点抓好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亿元的10户优势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力争培育出一两个销售收入过50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组建“航空母舰”,加快发展速度。目前,青铜峡铝厂、银川中策长城橡胶有限公司、宁夏炼油厂等10户大型企业无一亏损,上缴利税占全区工业企业的的60%以上,其中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超过亿元和1亿元的已有4户,3至5年内,10户优势企业的产值将突破180亿元。
  落后地区也不乏名牌,但关键是要保名牌、创名牌,增加名牌的“含金量”。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的钽粉、钽丝产量目前占世界总产量的1/3,已成为世界三大钽、铌生产基地之一,销售收入和利税连年翻番,潜力巨大。全国五百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的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杜万治说,近年间,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面向市场,每年开发的高科技新产品都达100种左右。企业掌握的轴承品种已达2000种,其中铁路轴承和石油冶金特种轴承分别占国内市场的30%和50%,去年销售收入达到8.1亿元。利税8500万元,预计两年内销售收入和利税将突破10亿元和1亿元。在国有企业“抓大”的同时,民营企业也首次跃上自治区“抓大”的日程表°今年,自治区选择了10户具有较雄厚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一支非公有制经济的生力军正在迅速崛起。
  优势可见,潜力何在?当不少干部对挖什么潜、怎样挖潜而担心和困惑时,石嘴山市委书记郑小明摆出的一组数据成为最有说服力的答案:1996年,石嘴山市商业、粮食、供销、物资、二轻、工业6个行业除二轻略有赢利外,其它行业的亏损均在1000万元左右。去年,石嘴山市对全市所有的中小型企业进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一年亏损1070万元的市商业局在改制后,销售总额在比往年下降20%的情况下,去年一年却赢利100万元,其它几个行业也基本由亏转盈。“产权明晰焕发生机,内部挖潜潜力巨大,这其中所激发出的不只是10%的发展速度,而是20%甚至更高的速度和能量。”郑小明深有感触地说。
  同样是在困难重重的老工业基地石嘴山市,却没有因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而影响社会稳定,其原因是得益于快速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1994年以来全市私营经济年均增长40%,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百万资产的私营企业由3年前的38户猛增到去年的147户,全国首家私营企业救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协会在该市的建立使全市1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去年,全市私营企业总产值达13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0当银南地区由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企业转轨之时,东西合作、市场开发、大进大出的大开放浪潮又将使这颗“塞上明珠”在与国内外大市场的交融之中迸发出新的能量。银南地委书记马昌裔代表说,银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区的40%,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前5年全地区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今后,要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扩大东西部合作和对外开放上求得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与过去相比,宁夏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的步伐加快,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承受能力明显增强,为实现新的跨越提供了前提和思想基础。审时度势,“踏破贺兰山阙”的开放带动战略开始实施,宁夏在大开放中求得大发展;抓住机遇,宁夏又将跃上国家倾斜政策的“快车”。从“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引黄灌区到“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山区,一项项对外开放的政策相继出台,一批批重点建设工程次第展开。今年 ,横贯宁夏的陕甘宁油气田至银川的输气管道工程将竣工,将给宁夏输送1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除新建项目外,还将有6亿立方米的剩余,下游产品开发潜力巨大,一个新兴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呼之欲出……“潜力与优势,鼓舞我们加快发展。”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突破,就在眼前。
  负重拼搏务实苦干认识上的飞跃必将带来工作上的跳跃,负重拼搏,务实苦干、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宁夏精神”在代表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加快发展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苦干实干,这一切已不仅仅是说在口头上、停在纸面上,而是真正落到实处。
  '银川市委书记陈育宁说,干部是加快发展的关键。今年,银川市要抓住对外开放经济核心区的确立和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的机遇,在农村,一手抓小康建设,一手抓农业产业化,在全区率先进入小康;在城市,一手大抓“放小”,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行业中全部退出,一手大抓“扶民”,迅速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用两、三年时间形成以混合型和民有民营型所有制为主要成分的新的所有制结构;在城市建设上,一手改善基础设施等“硬件”。一手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等“软件”要让目标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肯干、能干、会干,有牺牲精神的干部,全市要一手抓领导班子建设,一手抓干部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来自西海固地区的代表、固原地区党委书记余今晓说,西海固决不会把贫困带到下个世纪。虽然西海固剩下的40多万贫困人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但西海固脱贫和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在国家的倾斜政策下,去年,国家和地方投入西海固地区的扶贫资金超过5亿元,是过去的一倍;同时,东西部联合扶贫势头强劲,仅福建与宁夏联合兴建的西吉县土豆淀粉加工项目总投资就达3亿元,仅此一项西吉县人均就增加收入300元;在多年扶贫的基础上,现在西海固脱贫速度每年达到20万人左右。更重要的是,西海固人民树立起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宁肯苦干、不肯苦熬的精神。该地区的彭阳县历届领导班子多年来将主要精力放在扶贫攻坚上,一级抓着一级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地种草植树、修建梯田,改天换地,硬是在山大沟深的不毛之地造林75万多亩,修建梯田57万多亩,实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今年,将率先在西海固地区甩掉贫困的帽子。
  从宁夏看西部,从西部看全国,代表们认为,宁夏确保经济快速增长,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心蕴于发展之中,希望蕴于发展之中。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许群
责任者
周健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