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员落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2320
颗粒名称: 特派员落网记
分类号: I2
摘要: 那是1965年6月间,当时正在开展的“四清”运动已经接近尾声了。一天,队里突然来了一位神秘的女人,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留下了一串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社会问题 阶级斗争

内容

那是1965年6月间,当时正在开展的“四清”运动已经接近尾声了。一天,队里突然来了一位神秘的女人,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留下了一串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这个女人一头扎进了离公路最近的一户人家。这家主人当时50多岁,一字不识,老实巴交。女人先自我介绍一番,说她是“中央派来的特派员”,专门调査了解农村“四清”运动的情况,还把路上小姑娘给她说的工作组的情况兜底儿一说声称是县上“工作总团”给介绍的,并且安顿说:“我来这里调査的事,不能对任何人说,特别是不能给工作组说。要是有人来你家看见了,就说是你们家的亲戚”。老汉看人家头发烫的卷,身上穿得展,说起话来又像是个有文化的人,就信以为真了。晚上,“特派员”又和他们一家人聊开了,说的无非是“四清”运动如何如何,还问老汉家里有什么困难没有,老汉说,生活倒没有什么大困难,只是有个儿子在部队当兵,找不上对象把人愁得不行。这位“特派员”很有把握地说:“没有什么问题,包在我身上了,等我回到北京给首长汇报一下,给安排个女学生,说不定还能给你儿子找上首长的千金呢。”老汉高兴得不行。
  就这样,特派员一连在这家住了一个星期。每天啥事都不干,哪儿也不去,只是在屋后的小路上学骑自行车。队里不少人都看见了,只说是“亲戚”,所以谁都没有在意。
  “特派员”走了之后,老汉静下心来一想,越想越不对劲。既然是中央的“特派员”,怎么住了几天啥也不管就走了呢?再说,好吃好喝地招待了几天,怎么临走连伙食钱都不给呢?队里工作组平常吃饭都是要交伙食费的呀。思来想去不对头,就给工作组长说了。工作组长一听大吃一惊,连夜逐级上报,汇报到银川的大机关。第二天,队里来了个吉普车,坐着几个大干部。把老农叫去一盘査,然后兵分几路追寻“特派员”。
  结果在南边的一个地方把人追上了。人家在那边,身份还是“特派员”。经审问,“特派员”现了原形,原来她根本不是什么中央派来的特派员,而是一个女骗子。真像大白之后,老汉哭天抹泪、吓得不行,要去寻死。经上边来的大干部给说了宽心话,才放心了。
  工作组可就麻烦了,让上边来的人连刮鼻子带臊毛,搞了个不亦乐乎。记得当天晚上开了个社员大会。有一位“公安”在会上讲话,健谈得不得了,一晚上好像都是他一个人在说话。都半夜了也不散会,群众听得有趣,也都没有瞌睡。其它的记不住,只记住这位“公安”臊工作组毛的几句话:“你们见天给社员讲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你看,现在阶级敌人真的来了,不仅跑到你们跟前,而且还在你们鼻子底下拉了一泡屎,你们都没有闻出臭味来。你们的阶级斗争警惕性到哪里去T。”还说,“一个走大路的女人,在柴堆里把头发钻成了卷毛子,信口开河自称是什么'特派员',竟然还把你们蒙得一愣一愣的,竟然还想找中央首长的女儿做媳妇,真是马尻子上钉掌——离题(蹄)太远了吗!”惹得社员们哄堂大笑,越发没了瞌睡。工作组却羞得不行。
  后来听人说,给这位“女特派员”定性为“政治骗子。”但这位“政治骗子”,据说没有什么政治动机,只是借“中央特派员”的招牌吓唬老实人,骗几顿好饭吃吃,又过了“官瘾”,又饱了口福,仅此而已。后果吗,就不得而知了。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学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