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底流出的敬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2011
颗粒名称: 从心底流出的敬意
分类号: I207.609
摘要: 散文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偶遇在固原地区文联工作的文友光武,谈话中光武问作者愿意不愿意到文联办的刊物《六盘山》当编辑,李云峰写这篇散文的动机,是他听到光武先生去年辞世的噩耗引起的。这篇散文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怀念光武先生的。他写光武的人品并未用通常的写法,对光武的人品虽未直接写,但字里行间却充溢着光武先生的高尚人品。李云峰也从未刻意想到地区文联,而在李云峰听到征求其愿意不愿意到文联工作时竟然有些眩晕,实际都是对光武先生人品的赞扬,光武先生的人品力量是大的”光武先生去世了.他黯然伤神。
关键词: 散文 作品 思想情感

内容

有人说,散文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因此也就最能感动人。读了本报4月23日李云峰的《呵,那一片初夏的阳光》就有这种感觉。
  作品内容截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断面。一天作者在农贸市场闲转,偶遇在固原地区文联工作的文友光武,谈话中光武问作者愿意不愿意到文联办的刊物《六盘山》当编辑,以及调到文联后工作的感受。李云峰写这篇散文的动机,是他听到光武先生去年辞世的噩耗引起的。这篇散文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怀念光武先生的。他写光武的人品并未用通常的写法,而是用写自己心情的方法来写的。对光武的人品虽未直接写,但字里行间却充溢着光武先生的高尚人品。作者写道:“我们是这座山城里的文友,各自干着自己的事,写着自己的文章,彼此相知却又相交不多。”就是这种关系,光武先生却把李云峰这个在“一家运输企业里捧着’以工代干’的饭碗”的人看中,由此可见光武的人品是一位重德才的事业心很强的人。李云峰也从未刻意想到地区文联,因为他们邂逅后,李云峰“以为该告别了,就把插放在裤袋里的手抽岀,准备在他说再见时握别”。而在李云峰听到征求其愿意不愿意到文联工作时竟然有些眩晕。而后是使他感到“阳光大面积哗啦啦铺展下来,把周围的景物映照得一片灿烂。”这些心情的描述,实际都是对光武先生人品的赞扬,而这种描述使人感到很亲切、很自然。光武先生的人品力量是大的,它促使着作者善待事业,使一批批有潜力的作者从这里练笔学步、脱颖而出,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 李云峰本人也把生活积累全部调动起来,进入创作的高峰期,是他“人生状态最好的时期之一”。光武先生去世了.他黯然伤神,说:“光武是我人生关键处扶我一把的挚友。固原农贸市场那个初夏的阳光下的景象永远在心底珍藏,并不时显影。”·。人的一生的光辉在于对人民、对事业的奉献。光武先生的光辉,李云峰没有直言赞扬,而是用写心情的方法写,使光武的形象更高大。这篇散文文笔很平实,在平实中表露着两人的平实人品,平实的感情,因此也就更感人。散文既然是感情的流露,李云峰也不隐晦自己的思想,对自己如今没有华彩乐章、平庸度日很难受,这种难过的心情也多少感到有负故人的厚望。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云峰
相关人物
光武先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