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存壮60岁后“改邪归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1753
颗粒名称: 葛存壮60岁后“改邪归正”
分类号: J912
摘要: 名人演名人更见真功夫1997年11月,为了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浙江电影制片厂筹拍电影《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为了找到戏中齐白石的扮演者急坏了导演。
关键词: 电视演员 电影演员

内容

名人演名人更见真功夫1997年11月,为了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浙江电影制片厂筹拍电影《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为了找到戏中齐白石的扮演者急坏了导演。后来,有人推荐了葛存壮老先生,试完妆后,当场就拍板定下来,由葛老出演大画家齐白石。《周》剧主要描写周总理关心文化名人,诸如盖叫天、张权、齐白石等人的生活片段。葛老扮演90岁以后的齐白石。演名人首先讲究形似,否则别人不能接受,没有形似,神似无从谈起。为了演好齐白石,葛老专门到新影看了纪录片《齐白石》,细心模仿齐白石的神态、步履、言谈举止、举手投足,在化妆师的配合下,首先解决了“形似”的问题。葛老颇为得意地说:“从外型上看,我并不太像齐白石,不过我有一套自己挖掘出来的秘诀呢!”经过对照,葛老发现齐白石比自己的脸更瘦更长,于是除了化妆师在上妆时将脸颊打暗外,葛老还煞费苦心地取出假牙,使脸部下瘪更贴近齐白石的外形了。每当导演说:“开拍”,葛老便在心中默念两字口诀:“睁,嗯!以一睁”眼睛更大,突出齐白石作画时的炯炯目光。“一嗯”使脸拉长,外形上更像齐白石。剧中有一场戏是为了让齐白石晚年生活得更舒适些,周总理安排齐白石从破旧的老宅中搬到一个十分讲究的四合院,但是齐白石却住不习惯,想搬回老宅又难以启齿。周总理了解情况后,又安排他搬回了老宅,葛老将齐白石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态及感激之情演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葛老在影片中着重突出了齐白石风趣幽默、童心未泯的一面,使一个90岁高龄的“老小孩”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以致于不少见过齐白石的人都认为“挺像”的。“观众是否认可,还要等片子上演后才能知道”。葛老谦逊地说。演坏蛋出名最终改“邪”归正葛老是河北饶阳县人。1929年1月出生,小时候只上了四年学堂。从1947年11月参加齐齐哈尔文工团至今从艺已有50多年。1949年随团调到东北电影制片石(现长影),从此开始了他专业电影演员的生活。葛老演戏虽未大红大紫过,却颇具特色。几十年来他拍的有分量的电影有30多部,电视剧有一百多部。第一部电影是《平原游击队》中地主的儿子杨守业。在凌子风导演的《红旗谱》中扮演的老地主冯兰池,在他的艺术生涯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当时他只有29岁,要从30多岁演到70多岁,对于涉足电影业不久的葛存壮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挑战。葛老却把个狡诈的冯兰池演得入木三分,受到了圈内人的肯定。从此,葛老便一发不可收。《小兵张嘎》中的龟田小队长,《神秘的大佛》中的沙舵爷,尤其是《决裂》中的孙子清,一句“马尾巴的功能”可谓家喻户晓。一系列的反派角色,使葛老成为著名的反派演员。有趣的是年过60岁的葛老却“改邪归正”,几乎告别了反派角色,扮演了一系列的正面人物。值得一提的是,葛老在新剧《百姓三十六计》中扮演了一位从法国留学归来的翻译家,导演刘苗苗认为这一角色将是一个突破。笔者问葛老最满意的角色是哪个,他说:“冯兰池和孙子清”。看来让葛老得心应手的角色还是反派角色。也难怪观众记得他的都是反派角色。葛老告诫葛优珍惜观众缘葛老虽然演了半辈子“坏蛋”,却有一个令人生羡的家。上有92岁高龄的老岳父,夫人施文心也近70岁,子孝媳顺,全家融融。最让葛老骄傲的是大名鼎鼎的儿子葛优。葛优在很多影片中获奖后,名声大震,并被誉为“亚洲影帝二此后更是片约不断。作为父亲的葛先生在为儿子高兴之余,却郑重告诫他:电影演员是个抛头露面的行当,比起科学家、文学家更容易出名,更能引起大众的注目。在鲜花和掌声面前,切忌自满自大,要真正把观众视为上帝,要对得起观众的厚爱。葛优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圈内,他的品行颇受称道,在观众中也有很好的口碑。可谓是:既有戏缘,也有人缘。葛老在戏内是成功的——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在戏外也是成功的—— 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齐白石
相关人物
葛存壮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