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乞丐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7614
颗粒名称: 我读《乞丐史》
分类号: G792
摘要: 曲彦斌先生撰写的《乞丐史》一书向我们洞开了一个人“鬼”混杂,光怪陆离的乞丐世界。
关键词: 读书笔记 读书方法

内容

关于乞丐的话题,古老而乂新鲜,古往今来虽有过许多文学作品和史著不同程度地涉及过,但关于 □乞丐的历史,在我们的社会史上尚属一隅空荒。曲彦斌先生撰写的《乞丐史》一书向我们洞开了一个人“鬼”混杂,光怪陆离的乞丐世界。读来使人耳目一新。本书以历史上与乞丐现象相联系的一些主要社会现象(人与事)文化形态为经纬分别记述,并以时间为序,古今对照,形成了一部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立体式专史。在叙事过程中,以独到的见地剖析人事、背景、心态,展尽世相,把读者从这一杂史的迷宫引进去,使其充分了解下层社会的各个层面。它不但别有情趣,而且又不乏深沉。这里不妨与读者一道认识这一社会现象。
  一、乞丐的类人们对乞丐看法中的矛盾,恰恰源于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群体,即在于其是一种神秘的组合。这一点,从乞丐的形形色色的分类上可见一斑。近人对乞丐粗略地进行了分类,看来不甚严密。曲彦斌在《乞丐史》根据古今乞丐的传统行乞方式简括地将其分作五类:原始型、卖艺型、劳务型、残疾型、流氓无赖型。这种分类比较科学,对于我们认识乞丐群体大有帮助。原始型乞丐是指最本能、最本分的以哀乞苦讨为主的乞丐,一般多拎着棍棒、拿着碗之类行乞于市巷和村落。卖艺型是指那些凭一点专长或力所能及的技艺为资本,招徕或博人欢心而换取施舍的乞丐。卖艺型乞丐的形成时代,正是中国乞丐群体的主流向流氓社会群体转化的时期。卖艺乞丐换取施舍的方式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若是把他们综合在一起,堪称一个“江湖艺术团”了诸如吹箫、卖唱、打竹板、打鼓、弄蛇、行医卖药、耍猴、口技、变戏法、打拳练武术等等。我们常提到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所说的那位歌女韩娥其实就是一个卖唱的乞丐。劳务型乞丐是指以一般人所不愿干的廉价、低贱、简单的劳动或劳务来乞求施舍的乞丐。如帮办丧事的收敛死尸、巡更等一些大都市的一些乞丐干一些为人开车门、提行李或帮车夫推车上坡、过桥,从中获取一点小费,近年来街头常见的男女盲人沿街卖报,也属此类。残疾型乞丐是指因身有残疾而不能像常人一样获取正常生活来源,于是以伤残之身唤起人们的同情来维持生计,当然,其中不乏以欺骗手段辱世人慈善之心者。流氓无赖型乞丐多指以行骗、敲诈勒索、强乞乃至偷、劫、淫、掠、残害人命之流,此类乞丐当属乞丐群中的恶者。综观古今乞丐的行乞方式,则知人一?旦落魄沉沦不能自拔,苟存于世,则会不计廉耻,丑态百出,尽管或有伪相,但亦更为赤裸裸地丰富几种人间世相。唯有此时,人的求生、求食、求欲的本能才更加暴露无遗,并导演出种种人间丑剧、悲剧,曲先生的分类对人们认识乞丐群体大有帮助,因为乞丐中不乏弱者,亦不乏恶者,我们既要同情,也要有所识别。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闵生裕
责任者
曲彦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