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家户小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7376
颗粒名称: 纳家户小记
分类号: I054
摘要: 纳家户是宁夏闻名遐迩的回族村寨,它位于永宁县城西一公里处。今日纳家户人的祖先,乃是瞻思丁后裔之一支,是从陕西迁入宁夏定居的。经过400多年漫长的岁月,今日的纳家户已经成为具有4000多人口,31个姓氏的回族为主体的大村寨。这里的回族占总人口的96%以上,其中纳姓就占62%,称之为“纳家户”乃是名副其实。、纳家户 寺座落在村寨正中。如今,明代的建筑由于地震和战乱已经无存,现存的 寺是清末重建的。它是宁夏历史较久,规模较大的 寺之一。今日纳家户,已成为宁夏民族风情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近年新开设的回族畜产品市场,更增添了纳家户的吸引力。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现代的、文明的、开放的纳家户。
关键词: 纳家户 清真寺 宁夏

内容

出银川南门,沿109国道驱车南行20余公里,到永宁县城后西行,跨过那古老的汉延渠上的纳闸桥,放眼西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楼阁 寺邦克楼,这就是纳家户的标志。纳家户是宁夏闻名遐迩的回族村寨,它位于永宁县城西一公里处。早在明清时代,就远近有名了。据《陕西通志》记载:“瞻思西子孙众多,分为纳、速、拉、丁四姓,居留各有,故宁夏有纳家户……”瞻思丁即元代著名政治家、陕西及云南平章政事瞻思西赛典赤。今日纳家户人的祖先,乃是瞻思丁后裔之一支,是从陕西迁入宁夏定居的。经过400多年漫长的岁月,今日的纳家户已经成为具有4000多人口,31个姓氏的回族为主体的大村寨。这里的回族占总人口的96%以上,其中纳姓就占62%,称之为“纳家户”乃是名副其实。、纳家户 寺座落在村寨正中。寺院坐西朝东,呈长方型,由方楼、大殿、厢房、沐浴室组成,占地30余亩。 寺的门洞为过洞式。门洞两侧有这样一副楹联:遵主命活泼中显值性,顺圣行精微处在无言。未进寺院,先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过洞上部的形制,是一组仿木结构的挑檐,横向的栏额、斗拱,纵向的荷花柱,还有 风格的精美砖雕,都给朴素的过洞建筑增添了光彩。过洞上面,正中是三层的歇上顶式邦克楼。进入门楼后,主体建筑礼拜大殿扑面而来。殿堂内宽敞宏大,四壁无华,庄严肃穆,可供上千人同时礼拜。大殿两侧是厢房,供 、满拉教学和饮食起居之用。寺院内有一匾额,留下这样的记载:“吾家弃秦移居 ,吾寺起建于明嘉靖年间。”这块匾额和寺院内两株合抱粗的古槐,使人平添一种古朴沧桑之感。如今,明代的建筑由于地震和战乱已经无存,现存的 寺是清末重建的。它是宁夏历史较久,规模较大的 寺之一。现在经过修葺,在保持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更加展现出新的风貌。它不仅是全村回族群众进行宗教生活的中心场所,而且每年都吸引一批又一批国外 游客到此观光游览。今日纳家户,已成为宁夏民族风情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登上高耸的邦克楼放眼四眺,分布在寺院四周的村民住宅排列整齐,错落有致。绝大多数都已翻了成宽敞明亮的砖房,有的还建了楼房,在往远看,四野农田林茂粮丰,人欢马叫。这种田园牧歌式的风光与 寺的古朴典雅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如今,这里是有名的蔬菜瓜果之乡,出产的果菜在近处的永宁县城市场上占有相当的比重。近年新开设的回族畜产品市场,更增添了纳家户的吸引力。物质生活的丰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向一些世俗的传统观念挑战。过去,一些老年人视高跟鞋、连衣裙、烫发头为异端,如今,这都已经算不上什么时髦了。过去的习俗是不主张人们看电影电视戏曲的。现在连宗教人士也看上了电视。这里还是永宁县第一个“电视村”。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现代的、文明的、开放的纳家户。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