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郊区76家挂靠企业脱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7252
颗粒名称: 银川郊区76家挂靠企业脱钩
分类号: C29
摘要: 1985年利用5亩承包地办起带锯厂起家的银川郊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经理马耀庭,最近正忙活着为他的公司更换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营业手续。 起初办企业,2万多元资金都是自筹, 可他还是以村办企业性质注册登记。一是想,一旦政策有个“风吹草动”有集体做依靠;二是到银行贷款,可信程度也高;三来在社会上牌子也亮。到了 1988年,企业扩展为家具制作、室内装修公司,与村上脱钩后又挂靠成银新乡的乡办企业。
关键词: 企业 私营经济 银川

内容

1985年利用5亩承包地办起带锯厂起家的银川郊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经理马耀庭,最近正忙活着为他的公司更换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营业手续。 起初办企业,2万多元资金都是自筹, 可他还是以村办企业性质注册登记。一是想,一旦政策有个“风吹草动”有集体做依靠;二是到银行贷款,可信程度也高;三来在社会上牌子也亮。到了 1988年,企业扩展为家具制作、室内装修公司,与村上脱钩后又挂靠成银新乡的乡办企业。1997年兼并一家工具厂,企业固定资产达800多万元。但在马耀庭这位50来岁的农民企业家看来,企业不能没有个“娘家”。 像马燿庭这样的名“公”实“私”的企业,在银川郊区共有76家。1998年2月16日,银川郊区企改办《关于乡、村挂靠集体企业与乡、村脱钩的通知》一下发,这76家企业便着手摘掉“红帽子”,变更营业执照, 将以个体民营经济身份出现。这是银川郊区党委、政府,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银川郊区的实际,实行企业产权改革的一个具体行动。 据了解,郊区党委还制定出《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实行“五不限”原则:即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不限形式、不限籍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性。还在土地利用、税费减免等诸多方面实行优惠办法,鼓励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加快发展步伐。这76家企业摘掉“红帽子”后, 可享受购买集体企业和企业股份,返还所得税、减息挂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郊区还将在良田工业区、满城路西侧等地段,兴办私营经济发展区,引导私营经济集中连片发展。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