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6580
颗粒名称: “苟利国家生死以”
分类号: K825
摘要: 沾满屈辱血泪的一年,英政府要求惩办抗英英雄林则徐,清廷也居然把一股窝囊气出在万民拥戴的林公身上。
关键词: 历史人物 传记

内容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沾满屈辱血泪的一年,在英国巨舰利炮的威胁下,鸦片战争以失败而告终。英政府要求惩办抗英英雄林则徐,清廷也居然把一股窝囊气出在万民拥戴的林公身上,不仅革了他的职,还要罚他要充军伊犁。虎门销烟,威震寰宇的一代英烈,在赴戍上路这一天,口占了首律诗示其家人。诗全文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全诗充满了内心的不悔与无奈,写得光明磊落,刚柔相济。首联低调,却写出了复杂的心态,壮志难酬,申无力挽狂澜的痛苦力透纸背。颔联反柔为刚读者面前立刻耸立着,堂堂正正中国人的形象,为祖国利益舍生忘死,乃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民族性格。14字,字字响,大义凛然,壮怀激烈,掷地有声,因而也是千古绝唱,名联长留天地间。“颈联再次化刚为柔,所谓退后一步天地宽”,对待不公正待遇,林公还要感谢皇恩浩荡,说正宜养拙自守,一个“宜”字,饱蘸着多少内心的辛酸和苦涩呀!尾联以旷达之语告慰家人,全诗刚柔分合,柔中显刚,富有整体美。虎门销烟前夕,他严称“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断无中止之理”。都是掷地有声,大快人心之言,想不到风云变幻,落个流放的下场。读赴戍口占,体会一下其人其时的心境,林则徐的怒气不过深藏于内心深处罢了,但字里行间,仍然透露出那激宕于天地之间的那一股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则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