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6577
颗粒名称: 小石头记
分类号: I209
摘要: 贾平凹撰文、李饶藏石的《小石头记》,由花城出版社推出,时过一年;摆在我的案头,时过仨月。
关键词: 文学 文学史

内容

200多年前,曹雪芹的《石头记》《红楼梦》)借大荒山下无才补天、堕入红尘的那块顽石,演绎出了一部人生的悲剧。200多年后的今天,红尘中又出现了一部《小石头记》,透过一块块奇石,又向人们展示些什么呢?贾平凹撰文、李饶藏石的《小石头记》,由花城出版社推出,时过一年;摆在我的案头,时过仨月。读累了写人写事写理的书,孤灯之下把玩这平面的“石头”,读着读着,李饶藏石的图像,贾平凹赏石的佳文,融在一起,块块奇石在我眼前由平面升为立体。我读着奇石,感悟着人生,享受着艺术。我借这块块奇石打磨我的心灵。滚滚红尘似离我远去,身与心都回归于大自然中。深山泽畔,峰巅谷底,奇石无言,我亦无言,灯,闪出柔和的辉光,“石”,闪着瑰丽的亮色,人,仿佛也化为石头一块,自然是一块小小的丑石了。丑石远眺近观这些奇石,在心中默念:美,得慢慢地赏《小石头记》,24开本,书呈方形,漆面精装。图为彩图,文为短文。长者五六百字,短者二三百字。藏石者李饶,68岁,曾长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领略过大自然的美妙,有亲近奇石的机会,20多个省、区的深山中、江河边,留下他的足迹,于是他家成了“痴石斋”,天长地久,日积月累,国内30个省区以及美、俄、巴西等8个国家的奇石异矿,汇聚在他的斋里,计300多种2000余方。于是人知陕西西安城里有奇石收藏家李饶。石在斋中待知音,等啊等啊,等到1995年,等来了贾平凹。贾平凹收藏石头,鉴赏石头,世人知晓。想当年贾以《丑石》一文享誉文坛。若说沈从文先生从湘西流水中得到一生创作的灵感,那贾平凹则在山石中得到为文的真谛。厚厚的三卷本《贾平凹散文大系》中,能找到很多读石、赏石,玩石的篇什。上华山,山脚下遇奇石,观之,赏之,忘记登上华山;在霍去病墓前,赏那石头“卧虎”,盘桓三日,不肯离去。贾氏在山石、明月和美中,寻到他的那个“我”。直到走进李饶的“藏石斋”,贾平凹找到众多的“石兄”。面对那方“孙悟空压在五指山”的奇石,贾平凹写道:“武松有着景阳岗打虎的历史,武松也有着披枷戴锁的记录,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何等威风,而压在五指山下了,却凄凄惨惨如此凄惶!英雄常常就落了难。古人说:默雷止谤,转毁为缘。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在于能默能转。一压八百年,这猴子,只是受着。一般人以平安为福,一般人也就以此福而平庸。”然而,世上又有几人能默能转呢。平安是福,这福也写着人生的平庸。平庸中观《小石头记》,也只能心驰神往了。藏石者李饶说:“爱石、玩石、捡石使人们灵魂得到升华,生命得到充实。人生百岁难免有作古之日,唯有奇石不老。那些千姿百态的奇石,能启迪人们的心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赏石者贾平凹说:“石头是上帝的,它让李饶发现而李饶不敢私存,多一块奇石多一份天真,多看一人多洗一双尘眼。”李饶藏石,洗世人尘眼,平凹撰文,为奇石显名,李、贾二人以石结缘,孕育出《小石头记》,又与众多世人结缘。奇石配上奇文,人间多了一部奇书。若是与这部奇书无缘,.我又怎能在冷书摊上得到它呢。无缘亲睹李饶的奇石藏品,有缘见识李饶藏石的彩色图像,在记忆的人名长廊中又记住一个李饶,这不也是一种缘份吗?我喜收集贾平凹作品,今得《小石头记》,我的一双尘眼也许会洗得亮一些呢。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曹雪芹
相关人物
贾平凹
相关人物
李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