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京剧团四十年记(之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6112
颗粒名称: 宁夏京剧团四十年记(之六)
分类号: I207.32
摘要: 走过辉煌,走过坎坷,回望这群体冲锋的脚印。
关键词: 演员 京剧团

内容

走过辉煌,走过坎坷,回望这群体冲锋的脚印,一行又一行写满了忠诚宁夏京剧团已在宁夏度过了四十个春秋,当年随着一声令下,奔赴西北的一群飒爽英姿的年轻人,如今都已是两鬃斑白的老人了,他们每当说起走过的岁月:冒着硝烟炮火为战士演出,三次进藏,轰动非洲各国的等等演出时,激动、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而如今,当他们面对今日的宁夏京剧团时,多了份伤心、无奈……前不久,我们第一次来到宁夏京剧团,有些出乎想像,找了好一会儿,才看到已被挤得很不起眼的剧团,走进黑暗破旧的楼道里,静悄悄地,没有坐、念、唱、打、鼓乐琴声的热闹场面,我终于艺术团应邀去苏丹演出一星期后又回到开罗休整,此时我们得知埃及政府已决定同中华人修,地基下沉,墙体断裂,一到雨天就阴湿漏雨,被誉为“国际猴”的张振武,因演戏伤了腰,现在落下病根,但他住在没有暖气的4楼,还得楼上楼下提煤;王宪周参加革命50多年,曾当过剧团的领导,也居住在两间平房里,还有的同志没有住房,就住在团里的办公楼内,拥挤不员观摩堪。采访中,我曾问过老同志们,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想过离开呢?老同志都抢着说:“再艰苦都没想过走,我们是军队剧团,有光荣革命传统,军人就应服从命令,听党的话,把一辈子都奉献在这里了。”近几年,京剧这门国粹艺术因受到冷落大趋势的影响,宁夏京剧团也受到冲击。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剧团也曾试图闯出一条新路,但收效不大。过去“老四团”的成功演出,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而今,因演出少等诸多因素,演员无心练功,人心不齐。釆访中,我们了解到,迫于生计,有的演员(内有在全汇演,孙四敏、张军、殷茵分获一二三等奖,1987年首届电视大奖赛金奖得主谭少英,1991年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获优秀奖的王燕,获银屏奖的高恩福、石小元、苏京平,在1995年中国广播戏曲类张晓琪作曲指挥的《灌娘搬兵》获三等奖,采访时这些中青年演员很忧心,他们告诉记者,演员舞台生涯很短暂,不想把演艺的最佳时期白白浪费,更不想有着光荣历史的剧团在他们手里垮了。今年是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也是剧团在宁夏的40个年头,他们希望上级领导能给予宁夏京剧团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让这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团,能重放异彩。日前,我们也听到一个好消息,剧团正在筹划招收新学员,当年已七八十岁的老艺人听说此事后,都愿意再出山,做艺术指导。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宪周
相关人物
孙四敏
相关人物
张军
相关人物
殷茵
相关人物
谭少英
相关人物
王燕
相关人物
高恩福
相关人物
石小元
相关人物
苏京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宁夏京剧团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