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接受安南协议的背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5707
颗粒名称: 美国接受安南协议的背后
分类号: D815
摘要: 美国最终谨慎接受了安南同伊拉克达成的避免战争、恢复核查的协议。表面上看,是因为伊拉克作了退让,同意武器核查人员不受限制地进行全面核查。
关键词: 安南协议 国际关系

内容

美国最终谨慎接受了安南同伊拉克达成的避免战争、恢复核查的协议。表面上看,是因为伊拉克作了退让,同意武器核查人员不受限制地进行全面核查。而深入地看,则是美国有鉴于国际上的孤立地位和国内的反战情绪,才不情愿地接受协议。这从《纽约时报》以及美国政府官员陆续透露出来的一些内幕消息可见一斑。
  据报道,今年1月24日克林顿同他的外交政策顾问班子开会讨论伊武器核査危机时,已确定了五角大楼作出的代号为“沙漠惊雷”的空中打击计划。27日,克林顿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有关伊拉克的讲话,被认为是表明美国已决心通过武力来解决这场危机。
  美国在动武之前要做的两件事是争取国际支持,动员国内民众。但由于包括美国盟国在内的国家普遍反对动武,美国要员的游说无功而返。在各种外交斡旋失败之后,国际社会一再呼吁,要联合国秘书长作最后一次外交努力。但时至2月11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理査森还持反对态度。据参加安理会的有关人士透露,理査森甚至当着安南美国似乎已不再考虑国际压力,而准备单独行动了。然而,如同国际上一样,克林顿政府的对伊政策在国内也遭到了强烈反对。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国防部长科恩和国家安全助理伯杰前去美国内地作战争动员时,在第一站俄亥俄州立大学就出平意料地听到了一片反战声。精心策划的意在显示美国万众一心的电视直播给人留下的是美国人民强烈的反战场面。前总统卡特和原海湾战争指挥者施瓦茨科普夫,以及众多各界知名人士,都先后发出警告,要克林顿总统三思。
  到了此时,克林顿总统虽然嘴上说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现的不过是美国的“老式辩论”,他也不得不考虑国内外的反战情绪了。在白宫随后围绕有否必要支持安南的伊拉克之行的激烈争论中,他终于接受奥尔布赖特和伯杰提出的意见:安南之行可能是一个机会,而不是一一个“陷阱”。奥尔布赖特指出,为了避免美国在安理会的孤立,最好同意安南前行。她和伯杰还拟就一份文件,并在上面用红笔划定了安南同伊拉克谈判的底线。
  安南抵达巴格达,进行了艰苦的谈判,阻力不小。其中关键的是总统府邸如何核查,以及核查的期间。直到22日,安南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总统亲自经过三个小时的秘密会谈后,终于有了一一份恢复核查的谅解备忘录。笼罩在海湾上空的战争阴霾终于暂时新闻相描被驱散了,而美国也终于有了一个体面下台的阶石。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符泉生
责任者
克林顿
相关人物
施瓦茨科普夫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