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不甜肉不香原因何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5613
颗粒名称: 瓜不甜肉不香原因何在
分类号: F760.6
摘要: 七十年代过来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以前吃什么都香,谁家锅里炖点肉,老远就闻着香味。切西瓜刀没着地,西瓜就裂开了,红瓤又沙又甜,吃到皮处还有甜味。以前人肚里空空,可不是吃嘛嘛香。据分析,现在的瓜果肉禽味道的确不如从前,那么瓜不甜原因在哪儿?过去种瓜多用草木灰、人粪尿等农家肥,好吃有味。现在化肥取代了农家肥,为求高产,不分时期滥施化肥,特别是西瓜在成熟期施用氮肥,味道肯定偏酸。用“坐瓜灵”代替人工授粉,坐瓜率虽高,瓜体生长也快,但选择使用不当瓜就变味。
关键词: 伪劣产品 质量监督

内容

七十年代过来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以前吃什么都香,谁家锅里炖点肉,老远就闻着香味。切西瓜刀没着地,西瓜就裂开了,红瓤又沙又甜,吃到皮处还有甜味。现在这些感觉全没了,看着挺红的西瓜瓤,只有中间几口好吃,越往边上越酸,挺鲜嫩的肉硬是没嚼头,真是吃瓜不甜,吃肉不香,有人说,那是吃多了。以前人肚里空空,可不是吃嘛嘛香。据分析,现在的瓜果肉禽味道的确不如从前,那么瓜不甜原因在哪儿? 化肥施用不当。过去种瓜多用草木灰、人粪尿等农家肥,好吃有味。现在化肥取代了农家肥,为求高产,不分时期滥施化肥,特别是西瓜在成熟期施用氮肥,味道肯定偏酸。
  滥用化学制剂。有关资料表明,用某些化学制剂、激素类物质,使作用超越某个生长阶段,呈现表面成熟状。如西瓜没成熟就摘下来,用“乙烯利”一喷,瓜瓤很快变红,实际还生着。用“坐瓜灵”代替人工授粉,坐瓜率虽高,瓜体生长也快,但选择使用不当瓜就变味。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化学制剂在我区使用较少,但在其他省区已成为瓜农增产的一种手段。
  只求经济效益不顾质量。物以稀为贵,提早上市的瓜口感虽差,但价格高,等大批量上市后品质再好也卖不上好价,所以为抢先卖好价,过早采摘上市,这种违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竞争,使瓜类生产流通陷入只求价高不顾质量的恶性循环。另外,西瓜摘前淌水,水分增加,糖分降低。
  为避免运输销售中的损失,西瓜七成熟就得采摘,没有成熟的瓜谈何味道? 综上所述,瓜不甜是人为所致,既是人为所致,对症下药,就有可能解决瓜不甜的现状。提起瓜不甜,很多人认为是施用了化肥,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植物生长离不开氮、磷、钾,化肥不只含有氮,还有磷、钾、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其追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须的营养元素;西瓜也是如此,不是说施了化肥的瓜就不甜,而是施用方法问题,即什么时期施什么肥。“坐瓜灵”可促进细胞生长,并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但这种生长是非正常的,超越性的,单靠“坐瓜灵”来提高坐瓜率是不可取的。
  农科院某土壤专家也认为,要想西瓜甜,氮、磷、钾肥的配比很重要,尤其是钾肥。虽然我区土壤钾含量较高,西瓜若适当增施钾肥,口感会更好。针对施化肥瓜不甜的说法,他们曾进行了课题试验,最终证实了化肥的合理施用并不影响瓜的品质。瓜不甜的原因找到了,不妨再看看肉不香又是何故? 首先,畜禽品种更新是肉不香的主要因素,以前农家养的多是土鸡,肉蛋兼顾,生长缓慢;拿岀去卖至少要一年,生猪二年才出栏,肉味自然很浓。而现在饲养的肉鸡、瘦肉型猪多是引进国外品种,生长期短,出肉率高,肉鸡不到二个月上市,生猪6个月出栏,肉产量大增,但肉味淡了。据报道,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八·五”期间对国内黄羽鸡和国外白羽鸡肉质做过比较试验。发现其肉质所含化学成分确有不同,并证实国产黄羽肉鸡比引进的白羽肉鸡肉味鲜美。
  其次,饲料及喂养方式不同也可造成肉味变淡。按照畜禽生长规律,捕食越接近天然状态,其肉味越香浓。除去品种的原因,传统养鸡多是“放养”,白天放出满地觅食,晚上一声吆喝全都回来,喂以麸皮、野菜,外加剩饭、剩菜,鸡生长慢,肉质老,肉味浓。现在养鸡多是机械化圈养,卫生、光照、营养、管理等技术都极为科学,饲料里不仅添加有鱼粉、骨粉等多种营养物质,还添加了生长素,刺激其快速生长,使鸡的肉质细嫩,但肉味变淡了。
  最后,肉里注水也是造成肉味变淡的一个因素。为获取利益,不法商贩往往给肉里注水,注水肉不仅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肉味变淡而且有害人体健康。再让消费者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人体所需的动物蛋白主要来自肉、禽、蛋、奶的有效营养成分。能否采取措施增加肉的香味,学术界存在二种观点:一种认为吃着香的肉并不一定等于营养素含量高,一些发达国家注重的是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对肉的香味常忽略不计,我国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则更注重营养,随着肉类需求量的增加,提高肉类产量应是今后的发展任务;另一观点是肉味越香浓营养越高。由于饮食习惯,烹调方法的不同,我国人民则更追求美味,老母鸡炖汤好喝有营养,所以,改善肉的品质,提高肉的香味应是今后发展的首要任务。
  根据我国国情,人们还是倾向于肉的香味,目前农村仍以饲养土鸡为主,但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的需求量也将日益增加,因此,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就应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逐步投产更适合国内消费者口味、烹调习惯的优质畜禽品种,构成我国肉类供应的多品种、多层次,让消费者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应当是未来菜篮子的新目标。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窦云萍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