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还在“钥匙”之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5502
颗粒名称: 意义还在“钥匙”之外
分类号: G20
摘要: 1月15日,《中国青年报》以公益广告和社会讨论的形式用一整版刊登迂样一条新闻:河南省新乡市青年巡警徐步礼于1997年9月6日接到“110”指令。
关键词: 公益广告 社会讨论

内容

1月15日,《中国青年报》以公益广告和社会讨论的形式用一整版刊登迂样一条新闻:河南省新乡市青年巡警徐步礼于1997年9月6日接到“110”指令,去帮助一位居住在三楼的居氏取一串遗忘在室内的钥匙,当他攀近三楼,单手抓住室外分体式空调的压缩机支架时,意外漏电将他从高楼上击了下来,顿时鲜血洒满他的面庞 ……事情发生后,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纷纷到医院慰问看望徐步礼。同时也就此事件在一些人中引发了一场议论:为取一串钥匙,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值吗? 看了这条消息,不禁让人想起几年前第四军医大学生张华奋不顾身抢救落于粪池的农民而壮烈牺牲的事。当时,社会上也曾有过“一个大学生舍去命救一个农民值不值”?的讨论。记得当时讨论围绕的中心就是,一个优秀大学生的价值与一个农民的价值孰轻孰重?现在看来,若把这个问题单列起来,单纯地去分析或许就能得出一明朗的答案,但类似像徐步礼去取一串钥匙坠楼受伤,张华救一农民而牺牲的事件,透过其表象,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探究”,首先徐步礼、张华等见义勇为的英雄们,是在致力去尽一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他们把救死扶伤、见义就为视为自己的天职,这同样也应是每一个公民的本分。二是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有着优秀的社会公德和敬业精神。这也是他们在“紧要关头”义无反顾的先决条件。三是在他们的壮举的背后,昭示出更重要的意义是,他们突出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唤起人们的良知,推进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尤其是主动去救助于别人,更需要牺牲个人的利益。只不过这种牺牲的程度有时会“始料不及”的严重。就像张华去救农民不会事先量量那粪池的深浅一样,徐步礼攀楼取钥匙也不会先论证一下楼上窗沿牢固不牢固,那空调支架漏不漏电。在不知要付出多大代价他们就毅然地做了,他们并不畏惧牺牲。如此看来,怎样去对待这个问题就如是个分水岭,一边在讨价还价,先付钱后救人,一边却在义无反顾——两种意识境界的人,泾渭明然。
  此外,若讨论只局限于事情的表面,把事件所置的客观环境以及由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割裂开来,那么我们就不能正确理解司马光与他所砸的“缸”,甚至连我们身边的(或亲身经历的)一些事都觉得难以想象,说不上有人还在认为史苍为了几辆自行车而牺牲,潘国兵为一个钱包而被伤至心脉大为不值得呢。
  由此可以这么说,徐步礼冒险去取的那串钥匙,倒不像是一把普通的钥匙,而是打开我们某些人思想误区的“钥匙了。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贵木
责任者
徐步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