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5500
颗粒名称: 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分类号: D648.1
摘要: 雷锋1960年1月从抚顺市入伍,直到1962年8月不幸因公牺牲,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两年多时间。
关键词: 雷锋 人物描写

内容

雷锋1960年1月从抚顺市入伍,直到1962年8月不幸因公牺牲,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两年多时间。正是在这两年多时间里,雷锋在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百炼成钢,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同志生前就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树为标兵,并在部队驻地当选为抚顺市“人大”代表。他因公牺牲后,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伟大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使雷锋精神升华为炎黄子孙倍加崇尚的民族精神。36年来,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然而发现、培养、树立雷锋这一先进典型的具体细节和整个过程却又鲜为人知。
  我与雷锋的相识并不是历史的巧合,完全是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而走到一起的。
  雷锋参军后是在1960年4月到抚顺的,我也在同年4月由吉林市驻军调到抚顺;雷锋在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第10团运输连当战士,我在这个团任政治处主任;雷锋在当年11月被批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年底我被提升为团副政委。我绝没有同雷锋攀比的意思,但有些人生经历又确实令我感到非常巧合:雷锋手背被地主婆砍了3刀,而我手上至今还留有被富农儿子割了3刀的疤痕;雷锋要过饭,我幼时也讨过饭。这些相同点使我和雷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职务上我们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从感情上我们是同志、战友和亲如手足的兄弟。
  1960年3月接到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命令,调我到7343部队工作。政治部主任裘永芳同志在谈话中说:“调你到工程兵10团工作,是经领导认真研究决定的,希望你不要辜负领导的期望。这个团在抚顺钢厂施特种钢材车间,时间紧、任务重。”我从工程兵部队政治部回到吉林市7083部队,很快就交代了工作,于同年4月8日从工程兵舟桥部队调至10团,开始任政治处主任,11月份任副政委,在党委和政委领导下做具体的政治思想工作。职务决定了我的职责,因此我从1960年4月初到雷锋同志牺牲,同他有了较多的接触。
  在调査摸底时发现有些干部、战士对国家处于最困难时期的认识不足,特别是施工劳动强度大、消耗体力多,而部队的伙食却很差,有时还吃代食品,这样就产生了消极不满情绪,少数人发牢骚、说怪话,严重影响了部队的士气和劳动热情。要想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必须设法鼓舞、振作起干部、战士的精神,政治思想工作此时便显得极其重要。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吴光信,宣传干事庞士远向我汇报:运输连新战士雷锋苦大仇深,他家祖孙三代人分别死于地主-日寇、国民党反动派的皮鞭和屠刀下,使他6岁便成了孤儿。如果树他为典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我觉得他俩说得很有道理,便来到雷锋所在的运输连,找连指导员高士祥详细了解雷锋的现实表现等情况。
  高士祥刚从高级工程兵学校政治系毕业分配到运输连时间不长,对工作积极、主动、热情。他向我简要地介绍了雷锋的情况:“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忆苦典型,而且是一个在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学习刻苦和勤俭节约方面都很突出的先进典型。早在参军前,在湖南家乡和鞍钢时便真诚地对他说:“你学得不错。《矛盾论》、《实践论》等文章是毛主席的经典哲学著作,今后我们可以共同深入地学习、探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和论述。”雷锋闪动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高兴地说:“请首长多作指示!”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雷锋。他给我的印象是个头儿不高、白脸庞、大眼睛、挺精神的,说起话来面带笑容,给人一种真诚、单纯、憨厚、朴实的感觉。在当时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形势下,他学毛著抓得很紧,连饭前这点儿时间都不放过,表明他对毛主席和共产党是怀有深厚感情的。
  从运输连回团部的路上,我思潮起伏,反复思考着3个问题:一是要抓紧时间对部队进行一次形势任务教育,让全团干部、战士充分认识到抚顺钢厂扩建工程同国防工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二是要对部队进行一次新旧社会对比的忆苦思甜教育,大力开展生产节约,增强部队战胜困难的信心,可以让雷锋作重点发言;三是认真总结建国1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在部队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讲解,以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克服、战胜困难的信心,鼓舞干部、战士的情绪和干劲,以保证施工任务按时完成。吃午饭时,我向政委韩万金汇报了这些想法和了解雷锋的情况。韩政委说:“我同意你考虑的几个问题,应该组织一次形势任务教育。忆苦思甜可先分散在各连队搞些小型活动,如果各连队有提出请雷锋作报告的也可以安排。政治处对雷锋这个典型的培养、树立要多做一些具体工 “通过新旧社会对比,认识到作为一名军人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而更加优秀地完成施工任务。”雷锋在大会上讲述了自己苦难的家史。
  听了雷锋的苦难家史,会场上全团官兵泣不成声,我抑制不住悲痛,竟放声大哭起来,我的3个弟弟也是在旧社会度灾荒年时饿死的。
  我们团这次“忆苦思甜”大会开得很成功。会场上鸦雀无声,虽然正值数九严寒,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却没有一个人乱走乱动的,大家都一动不动地认真听雷锋作报告。大会之后,以连为单位分头讨论,战士们群情激奋,定措施,提规划,表决心,下保证,部队迅速掀起了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战斗的姿态投入施工的新高潮。团党委还号召全团官兵为国分忧,在施工中增产节约,同全国人民一道同舟共济,渡过这段自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雷锋更是克勤克俭,精打细算地投入到增产节约运动中,他把食堂里撒的饭粒捡起来送到连队的猪食缸里,汽车拉水泥撒在车上的散水泥他也一点一点地扫起来,积累了1000多斤。雷锋还钉了一个节约箱,把掉在地上的螺丝钉、零配件等回收起来,这些本已被丢弃的物品在修车时多次被利用,从而为国家节省了不少资金。
  雷锋的节约箱和可贵的勤俭节约精神,被团部作为典型加以弘扬、推广,对增产节约运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雷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