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与代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5342
颗粒名称: 疯狂与代价
分类号: DF636
摘要: 1997年12月9日,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庄严宣判: “被告人张书珍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犯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总和刑期三十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一万零三十八元七角八分。”至此,曾在银川市物资系统颇有影响的年轻有为的“大红人”、案发后社会上又为之一震的大案犯张书珍将在铁窗之内度过他的“黄金年代”。据市检察院的一份侦查报告,截至张书珍案发,向银法公司投入的资金达2022. 5万元。同时,银川市检察院也于1996年11月4日对张书珍贪污、玩忽职守一案立案侦查,同年11月8日对张书珍刑事拘留,11月24日对张书珍依法逮捕。
关键词: 反贪 挪用公款

内容

1997年12月9日,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庄严宣判: “被告人张书珍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犯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总和刑期三十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一万零三十八元七角八分。”至此,曾在银川市物资系统颇有影响的年轻有为的“大红人”、案发后社会上又为之一震的大案犯张书珍将在铁窗之内度过他的“黄金年代”。
  张书珍何许人也?案发前,他是银川市物资集团公司下属银川市金属回收总公司经理,兼任深圳银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2年他担任此重任时, 年仅33岁,真可谓年轻有为。但也正是这个张书珍在1989第春季因涉嫌犯投机倒把罪、挪用公款罪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査,并畏罪潜逃。同年夏季,张书珍在关于敦促犯罪分子限期投案自首的《通告》感召下,向检察机关投案自首。1989年11月3日张书珍被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张书珍竟在1992年被任命为银川市金属回收公司经理,成为国有企业的负责人。1993年下半年,张书珍又紧跟南下投资浪潮,在深圳创办了深圳银法公司,隶属银川市金属回收公司,并自任董事长、总经理。由此,一起特大经济犯罪案开始萌生,同时也给银川市物资系统带来了“灾难”。 据市检察院的一份侦查报告,截至张书珍案发,向银法公司投入的资金达2022. 5万元。其中,银川金属回收公司等单位投入资金1102.6万元;张书珍在深圳向深圳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613. 35万元;向其他单位或个人借款275万元;银川金属回收总公司投出资金31. 55万元,虽未入银法公司账务,但被张书珍用于购买广夏股票,也应视为向银法公司投资。然而,巨额投资并没有给国家带来丰厚的利润,相反却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大把大把的钞票也同时流进了张书珍个人的腰包。短短三年间,直接资产流失1060.9万元,银川方面因贷款投资带来利息损失384.72 万元,欠深圳银行贷款利息 41.5 万元,欠付工程款 178 万元,此外再加上可确认潜在资产流失578 98万元, 总计资产流失为2244万余元张书珍在深圳“创业”, 对市场不做认真的考察分析,对“桑拿”业务“情有独钟”。1993年9月与深圳某公司成立医疗按摩保健中心, 主营药浴、蒸气浴、推拿按摩等,银法公司投资300多万元,但不到半年合资各方发生纠纷引起诉讼,账户被冻结。此后,张书珍又与另一家公司签订协议,租用这家公司的营业执照等有关手续, 想继续经营“药浴”,并投入近90万元,但该公司却未履行协议,又引起一场诉讼,结果法院判决协议违反了工商管理法规,属无效合同,银法公司的投资变成了判决书的债权。但张书珍仍“痴心不改”,又花费180多万元承包了一个招待所,办康乐城,光装修一项就支出工程款近300万元,截至案发,仍欠付工程款178万元,主营项目仍是“药浴”。现在招待所也因诉讼案而被判走。到1995年10月,向集团公司返还的利息及利润仅为20多万兀。 虽然企业经营不佳,张书珍却极尽其能事,大肆贪污、挪用公款,令人发指。经法院审理査明:1.张书珍自1993年下半年赴深圳筹办深圳银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来,除在金属公司及银法公司各领一份工资、273天的津贴以外,自1994年6月至1996年3月,采用虚报冒领的方法,制作假工资表,用“叶震”、“赵子选”、“高政”等名字冒领工资,侵吞公款,共计 6. 64 万元。2. 1995 年 10月13日,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岛酒楼付给张书珍承包的银武招待所定金20万元(其中转账支票15万元,现金5万元) 1995年10月16日,张让财务人员将15万元转入银法公司帐户,5万元现金张未交付财务人员入账,据为已有。3. 1993年6月、12月, 张书珍利用职务上便利,三次挪用公款165. 25万兀以个人或他人名义购得股票炒卖,致使此笔巨款无法追回。后张书珍又伪造假收据将部分账目作平。4. 1996年4月23日,张书珍代表银法公司与海南民尔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用民尔宝公司1000万元大额存单作抵押,由银法公司贷款的协议,张书珍作为经办人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未对民尔宝公司出具的大额存单及公司资信进行核査,便于同年4月25日、6月10日,分两次付给民尔宝公司30万元巨款。经鉴定海南民尔宝公司的大额存单及银行出具的保兑说明书均系伪造,海南民尔宝公司也人去楼空,致使30万元巨款无法追回。 在张书珍的犯罪活动中,以挪用公款炒股最为“疯狂”。1993年12月4日,张书珍以货款名义从银法公司开出汇票二张,共计金额117万元,让他人购中签表和30万股马钢股票,1994年4月1日和6 张将自的30万股马钢股票陆续卖出, 得款863432.97元,亏损171567. 03元,再加上购中签表所付费用16500元,共计损失335067. 03元。后张书珍又将卖股票所得款分二次取出,转入其个人在深财证券业务部的帐户,用于炒股。现股票款无法追回。1994年12月31 ,张书珍用向湛江市某公司索要的空白收据,以支付工程款的名义,伪造了二张假收据,交给会计做账,将账做平。1993年6月15日,张书珍用公款以“刘志明”的名义存款17万元,用于炒股,先后购买股票167000 元,于 1994年4 月 5日全部卖出,得款93406. 5元,亏损73593.5元。当天张又将股票款转入自己的个人帐户,继续用于炒股,现无法追回。1993年12月,张书珍为挪用公款个人炒股,将两笔业务款转交给金属回收公司让他人以郭某某的名义在银川购买广夏股票,共付款315500 元 。
  1993年12月22日张书珍从深圳往金属回收总公司汇款15万元;顶了一部分购股票款。在银法公司的账上,张让会计将这15万元先以“借款支付工程款”做了一笔假账,后又以“还款”为名做了一笔假账,将账做平。而银川市金属回收公司挂账的165500元,客观上也已无法收回。1994年7月20日,张书珍又以郭某某的名义委托他人将广夏股票转托到深财业务部,同年9月14日宁夏证券名下的股票转入深财证券业务部后, 与郭某某名下购买的其他股票一起炒卖,截至1997年4月8日,郭某某名下的股票市值49033元,已无法追回。 纸包不住火。张书珍的所作所为引起了物资集团公司职工的强烈反应,检举材料也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1996年4月,物资集团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对此事十分重视,并配合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调査。同时,银川市检察院也于1996年11月4日对张书珍贪污、玩忽职守一案立案侦查,同年11月8日对张书珍刑事拘留,11月24日对张书珍依法逮捕。经过10个月的艰苦努力,获取了大量的证据材料,终将张书珍贪污、 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案一举侦破。 张书珍目无国法,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11.64万元,挪用公款165. 25万元归个人使用,对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30万元经济损失, 必然受到法律的严惩。但通过此案反映的一些问题却令人深思: 一、为什么这样一个犯有前科并被开除党籍的人物,在缓刑结束不久,就被原市物资局的有关领导委任为银川市金属回收公司经理, 而且又“信任有加”,让其在深圳“创业”,兼任了深圳银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并在此期间还投入了巨资。是有关人员在对张书珍的任用上“失察”?然而,张书珍是什么样的人,物资系统上上下下都知道,有关人员心里也是很清楚的,难道是看上了张书珍有做生意的“精明头脑”?还是张书珍用别的“精明”“贏得” 了某些人的信任?德才兼备向来是我党干部任用的基本准则,张书珍堂而皇之坐上了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位置,物资系统的职工感到吃惊,社会上的人不理解,恐怕连张书珍自己也没有想到。 二、作为投资主体,物资集团公司对张书珍的所作所为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任其所为,使张书珍犹如归山之“虎”。深圳银法公司成立之后,集团公司派驻深圳的只有张书珍一人,其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张书珍外聘的,从而使银法公司处于了张书珍个人经营状态。银川市物资集团公司原领导班子对银法公司到底筹措了多少资金心中无数,对其财务状况也没有系统的监督制约措施,听信张书珍一面之辞。而且集团公司也没有与张书珍签订有关经营协议,张书珍在经营上没有压力,乐得“逍遥自在”,为所欲为, 哪里还有“国有资产”的概念,玩忽职守、大肆贪污挪用也就在所难免。 三、 有关部门在调査中还发现,物资集团公司原领导在工作中缺乏民主集中制的意识, 而是个人说了算。对重大投资事宜,违反决策程序,不经集团董事会研究,擅自作出投资决定;对投资项目缺乏认真细致的考察,没有论证报告,不作可行性分析,盲目决策。深圳银法公司经营屡屡失败,就是选项决策上存在失误,有巨大的盲目性。而且集团公司在对深圳的投资虽规定了限度,但有关领导却未经研究, 擅自突破投资额度,随意投资。 四、 张书珍在深圳经营过程中,从金融部门大量贷款,光在深圳的金融机构就贷款几百万元。而这些贷款不是流进张书珍个人的腰包,就是在“经营”中白白流失。张书珍有什么本事能从金融部门贷出如此巨款?金融部门对张书珍的人品、资信做过了解吗?对贷款用途做过调査吗?银川市物资集团公司是1993年6月由原市物资局转制而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1994年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企业经营一直处于低谷,销售不畅,效益滑坡。据不完全统计,累计亏损达3000万元,多数企业步履维艰,有的企业资不抵债,职工工资不能足额发放,甚至下岗,张书珍的所作所为更使集团公司“雪上加霜”。集团公司原领导因负有直接责任,也已被市委、市政府撤销党政职务。如今,物资集团公司不仅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还要应付张书珍案留下的许多“纠纷”。虽然新的领导班子采取有力措施,使企业一步步减亏,但企业留下的“创伤”却不是一下能“抚市公交分局破获系列持刀抢劫女出租汽车司机案平”的。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书珍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