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东干人的经济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5231
颗粒名称: 中亚东干人的经济生活
分类号: F1
摘要: 中亚东干人据粗略估计,大约有75% -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另外20% -25%居住在城市。而这两个国家的东'干人,先祖来自于中国西北的陕甘地区,过去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东干人迁居中亚以后, 主要选择适宜于农耕的楚河; 流域,作为安身立命之地,绝不是偶然的。楚河平原长约200多公里,位于两大山脉之间,气候温暖,水源充足,正是发展农业的区域。自东干人入居以后历经多年光阴,与其它各族人民一起以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昔日的荒草滩开发出来,使楚河河谷成为今日中亚阡陌纵横、沟渠交错的粮仓,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村庄、城镇。中亚地区在前苏联统治下,农业实行的是集体农庄制度。
关键词: 农民 农业 东干 经济生活

内容

中亚东干人据粗略估计,大约有75% -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另外20% -25%居住在城市。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多为草原或山地牧区,哈萨克与吉尔吉斯两个民族都是擅长于畜牧业的民族。 而这两个国家的东'干人,先祖来自于中国西北的陕甘地区,过去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东干人迁居中亚以后, 主要选择适宜于农耕的楚河; 流域,作为安身立命之地,绝不是偶然的。楚河平原长约200多公里,位于两大山脉之间,气候温暖,水源充足,正是发展农业的区域。早年回族迁入时,这里还处于待开发状态,人口十分稀少,尚无一个像样的城市。自东干人入居以后历经多年光阴,与其它各族人民一起以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昔日的荒草滩开发出来,使楚河河谷成为今日中亚阡陌纵横、沟渠交错的粮仓,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村庄、城镇。 中亚地区在前苏联统治下,农业实行的是集体农庄制度。
  苏联解体以后,吉、哈两国都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某种程度的私有。但我们去参观的几个东干乡庄,集体经济并未完全解体。例如米粮川乡,把土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土地划归集体农庄的王 股份公司,由专人承包,仍然由集体耕作,收成归集体所有。这是因为集体农庄还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其开支需要集体负担。另一部分则由个人或小型企业承包经营。土地的机械化耕作仍由集体完成。除此以外,还给农民一些自留地。我们坐在车上曾见到公路边的农庄大型农机站,还参观了仍有1000多头牛(其中600多头产奶牛)的集体奶牛场,清晨挤奶员们已经挤完了晨奶,正在奶牛场的会议室开会,然后由场里的大轿车将他们送回家中休息。农庄的挂面厂是由两位中国河南洛阳籍的农民帮助建起的,使用本地人,利用本地小麦加工,产品销至本国和哈萨克斯坦。 东干人主要从事粮食、蔬菜、乳品、畜产品的生产。 东干人来到中亚以后,把中国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带过来,发展了中亚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步地把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东干乡庄的粮食生产不仅自给有余,而且还有剩余农产品交售给国家。东干人不仅勤劳,而且善于经营,他们的蔬菜生产与经营更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当地的市场。我们外出经常见到东干人将本地出产的西红柿、大蒜等装运上大型货柜汽车,据说远销至阿拉木图、 莫斯科甚至西伯利亚的市场出售,获得自然甚高。伊尔迪克村周围是众多的果园,我们也看到农民们把收获的苹果贮藏在地窖里,等待来年慢慢出售。 东干人生活水准在当地都名列前茅。如马三成镇1992年度乡经济收入达5亿卢布。 新渠乡庄收入2亿卢布, 1993年则达3亿卢布。亚历克山大罗夫卡镇的东干农民1992年人均收入20万-25万卢布(相当于人民币2000-2500元)东干人眼光不局限于农业方面,而是盯在一切可以发财致富的行当上。 由于经商是东干人的特长,经商所获得利润又高,因此许多农民弃农经商去了。米粮川的股份公司负责人穆罕默德•青娃对我们大发感慨说:“都去赚钱去了,地里没人干活了,连汽车、拖拉机、康拜因都没人愿意开了。连载之八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地名

哈萨克斯坦
相关地名
吉尔吉斯斯坦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