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干人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1934
颗粒名称: 东干人的故事
分类号: K207.8
摘要: 当时苏联刚刚解体,国民经济状况很不好。南京学生把老婆孩子接去同住,每月除了开销,还能结余一些美元。
关键词: 汉学 故事

内容

李福清回国不久,我收到一张他寄自莫斯科的明信片,除了几句表示感谢的客气话,还附了一句:“我属猴子,明年是猴年,虽然不是孙悟空,但也想做一些好事。”(他是1932年生)此后,李福清在很短时间内就去了台湾,他是应台湾淡江大学的邀请,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台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李福清去台湾讲学,还有一个原因——解决生活问题。当时苏联刚刚解体,国民经济状况很不好。一次我们一起在宁夏大学吃饭,看到桌上有一盘西红柿炒鸡蛋,李福清便对我说,他临行之前,夫人到乡下买了6个鸡蛋(花了大量的卢布),给他路上带了5个,剩下一个留给儿子和自己。记得当时他曾问我:“你知道现在什么样的人在苏联生活得最好?”我说不知道。他说:“是中国留学生。”然后告诉我当时留苏的中国学生中有个南京人,每月的生活补贴是100美元,这在前苏联人眼里,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南京学生把老婆孩子接去同住,每月除了开销,还能结余一些美元。李福清说:“他们每天都可以吃到香肠,我一去他就可我吃不吃香肠。而我这个科学院院士,一星期才能在院里买一次香肠。”有人推算,像李福清这样具有国际声望的著名学者,在台湾的月薪至少是10万元新台币。难怪李福清已在台湾工作了好几年,并且像南京学生一样,也将夫人接去同住。第二次赴台是清华大学邀请他去的。我后来知道,李福清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我几乎说不上来的程度。到台湾后他给我寄过一篇论文:《台湾原住民的神话》。他到台湾正是去研究原住民的,即我们所统称的高山族。在台湾,高山族被细分为9个支系。抵台不久,我就与李福清取得了联系。契机是他同作家张贤亮的一次对话。李福清在银期间,有一次对我说:“我想见一个人。”我问:“是不是张贤亮?”他惊异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告诉他,外面来的人都想见张贤亮。同张贤亮会面的地点安排在宁夏社会科学院。这次会见,除了两位当事人,只有我一个外人在场,于是一边记录,一边拍照,记下了他们关于文学的谈话的全部内容。谈话经整理后发表在作家协会办的刊物《宁夏创作通讯》上,我通过刘锡诚先生,转寄给李福清。他很快便回了信,从此,我们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通信交往。我和李福清的通信,除了最早的几封没有保留下来,其余均在我手。很多时候是他需要我帮助搜集民间文学方面的资料,每次我都尽快査到,复印之后寄给他。我知道他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时间对于他十分宝贵。李福清写信既快、且勤,有信必复,刚好我也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这样,我们的通信数量不少,前前后后不下几十封。我们在信里不止一次地谈论过东干。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福清
相关人物
张贤亮
相关人物
刘锡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