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0771
颗粒名称: 苏门轶事
分类号: I206.2.4
摘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任徐州、湖州、杭州等知州。
关键词: 古代文论 中国文学

内容

苏轼(1037到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任徐州、湖州、杭州等知州,曾任翰林学士。苏东坡是我国宋代第一大才子,其诗文、书法、绘画皆堪称一流。他的散文《前后赤壁赋》意境高远、文采绚烂,是我国古典散文之瑰宝。他的诗词开创了词坛的豪放流派,其词《大江东去》是我国古典诗词的灿烂明珠。他的书法绵里藏针,沉厚苍劲,在书法史上名列宋四家之首。他的绘画,首推竹石,宣泄胸臆,不求形似,开文人画一代先河。他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同时取得全方位最高成就的一代宗师。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立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其小妹亦文采卓越,聪慧非凡。这里将他及其家人的奇闻轶事的小花辑一束以飨读者。“东坡居士"苏轼被贬黄州后,开始自称“东坡居士”,査其意,原来是格外仰慕白居易的缘故。白居易的《东坡种花》诗两首,其中有:“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的诗句,又有《步东坡》诗一首:“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苏轼在黄州,与白居易在忠州的遭遇相似。他的诗句 “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在《去杭州》诗序中写道:“平生觉得从小到老的经历大致和白居易相似。”古时文人为官,必性耿直,不善机巧,难免宦海沉浮,苏轼遥思前贤,经历犹如白乐天,可谓猩猩惜猩猩,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自称“东坡居士”。神智体诗《晚眺》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一日,北朝使者至。其人年少矜持,不知天高地厚,言谈间常以能吟诗逞强,自诩于诸位翰林之列。神宗知道后,即遣苏东坡作陪。北使有眼不识泰山,竟然以诗诘问东坡。东坡说:“做诗容易,读诗稍难。”遂做《晚眺》给他看:北使惶惶然读不出诗,自此再也不敢读诗了。这首诗应读作:“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节。回首断云斜曰暮,曲江倒蘸侧山峰。”苏小妹出□妙对一日,东坡归家途中,过巷口,有众人吵闹不止。至门口,见小妹立于门外遥观。东坡遂问:“小妹何以至此?”(封建社会,士大夫人家的家规是,女子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妹随口应道:“闺阁间,闻闻闹,开门闲问?”(读者注意,此句全是门字旁)东坡一怔,略一思忖,立即应道:“官宦家,窈窕容,宜守安宁”(应对贴切,全是宝盖头,实为难得。)兄妹二人随口问答,竟成绝妙佳对。画竹苏子毕生能诗善画,他画的墨竹、成竹在胸,一气呵成,若风雨中,摇曳生姿,寄托了作者凌风高节的品质。现存的真迹仅有两三幅(其中一幅藏于日本),极为罕见,已属国宝。他在《文当可画贫笛谷偃竹记》中写道:“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这就是成语“胸有成竹”的来历。苏轼画竹不逐笔分节,米芾询问其因,苏子说:“竹生时何尝逐节生?”米芾尤为叹服。传说东坡在试院时,一日兴起无墨,便以手中朱笔画竹一幅。旁有人观之,问他:“世上难道有朱竹吗?”苏轼当即反问:“世上难道有墨竹吗?”在艺术上,朱竹和墨竹是一样的,此后,元、明、清画朱竹者代不乏人。至今,书画家作朱竹者仍大有人在。董寿平、林散之、启功便是。参禅苏东坡平生与一高僧佛印为友。佛印的文学修养亦相当高深,两人常常有诗词唱和。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苏轼尤喜佛教禅宗,佛家重轮回,戒杀生。苏轼有五绝一首,为佛家所重:“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苏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