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黄土高坡上的西路军老战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9387
颗粒名称: 漂泊在黄土高坡上的西路军老战士
分类号: E15
摘要: 李忠贵老人今年80岁,一身西北农家老汉常穿的黑布衣衫,留着花白的山羊胡子,一顶陈旧的黑毡无沿帽,黑里透红的脸庞饱经世事沧桑。这位精神矍跌,操着当地方言,现居住在宁夏固原县彭堡乡彭堡村的农家老人就是60年前爬雪山,过草地,历经枪林弹雨的西路军红33军294团三营七连的一名普通战士。踏上征路李忠贵1917年出生在四川省达县地区通江县清峪乡龙马庙村一户农民家庭。
关键词: 武装力量 战士 李忠贵

内容

李忠贵老人今年80岁,一身西北农家老汉常穿的黑布衣衫,留着花白的山羊胡子,一顶陈旧的黑毡无沿帽,黑里透红的脸庞饱经世事沧桑。这位精神矍跌,操着当地方言,现居住在宁夏固原县彭堡乡彭堡村的农家老人就是60年前爬雪山,过草地,历经枪林弹雨的西路军红33军294团三营七连的一名普通战士。
  踏上征路李忠贵1917年出生在四川省达县地区通江县清峪乡龙马庙村一户农民家庭。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1932年参加红军时年仅15岁°老人现在已记不清是几月份参加红军的,只记得当时豆子已经成熟。红军是头年腊月到他们那里的,当时通江县为苏区川陕省的一片根据地°李忠贵被编在川陕省保卫局通江县独立营。作战对象主要是当地土匪和民团武装。老人还清楚地记得,秦基伟上将当时是通江县指挥长。15岁的李忠贵扛着一支跟他个头差不多高的“汉阳”造步枪,跟着队伍在本县周围•当地土匪、国民党杂牌军作战4年多,历经数十次战斗,保卫红色政权。1935年红四方面军奉中央指示开始长征。
  18岁的李忠贵此时已是一名“老兵”,他所在的独立营在四川省广元县龙安府编入红33军294团(属红四方面军)。老人在回忆长征的经历时说,当时部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每日行军少则几十里,多则一百多里,有时晚上刚躺下,哪怕是下着大雨,一声命令,爬起来就走。部队缺乏给养,每日都有减员,在松潘战役与胡宗南部作战后,每连由长征前的一百多人减至二三十人。进入草地后,粮食更加缺乏,部队疲惫不堪,还时常遇到土匪、民团武装的袭击。身边的战友有的走着走着,一个跟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有的失足掉进沼泽地,眼看着没了顶。李忠贵历经艰辛,终于爬过雪山,走出草地,经甘肃南部,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县与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会宁会师后,部队稍作休整,他所在的红33军被编入西路军,开始了李忠贵人生里程上的悲壮厉史。
  昏迷掉队李忠贵所在部队1936年10月在甘肃靖远渡过黄河后便遇到国民党马家军的顽强阻截。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战斗不断。马家军凭借粮弹充裕,地形熟悉,又是骡骑好手,使来自南方的红军伤亡很大。是年周阳:11月的一个黄昏,部队在甘肃景泰县一个叫甘沟的地方攻打马家军扼守的一个山头。战斗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天,几次冲击都未能成功。突然,一发炮弹在李忠贵身边爆炸,李忠贵当即昏迷。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待他醒来时,天已透黑,周围已经没有枪声,部队也不知去向。他活动了一下四肢,右腿疼痛难忍,手一摸,血流不止,他意识到自己负伤了,对伤口进行包扎后,艰难地爬起来,用枪作拐杖向前摸索着。除了遇到几具牺牲的战友遗体和零散的背包外,周围一片寂静。此时的李忠贵,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战栗。无奈之中,他先找了一个避风的地方躺下,两眼望着天上的星星,他真不敢想象一个负伤的红军战七,今后如何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大西北生存;心乱如麻的李忠贵不知不觉地等到了天亮。
  第二天李忠贵又遇到了4名红33军的掉队伤员。5个人经过商量,决定先躲起来,以防被马家军发现。他们5个人藏到了一个废弃的砖窑里,每天由一个伤势较轻的红军伤员出去打探消息,寻找吃食。4天过去了,部队音讯全无。干粮吃光了,且都有伤在身,追赶部队已不可能。于是,5个人决定,化整为零,各找出路。
  在张家窑洞李忠贵孤身一人瘊着腿走到了景泰县沙浪堡一个叫北岔的村子。大户人家是不敢进的。他先到村边,敲开了一户人家。开门的中年汉子看到他的打扮便明白了几分,将他让进屋成家·回故乡1952年春天,彭堡乡彭堡村一户张姓中年人丧妻后膝下只有一个16岁的独生女儿。他想给女儿招一个上门女婿。有人将李忠贵介绍给他。于是,35岁的李忠贵与16岁的张秀莲成婚。李忠贵凭着他的朴实、勤劳,支撑起了张家的门庭,也得到了张家父女的厚爱。妻子对李忠贵更是恩爱有加。他们生活了40多个年头从未吵过架,共同养育了四男三女七个孩子。大女儿今年41岁,小儿子今年18岁。现在除了小儿子没有结婚外,其余均已婚配。老两口现在有16个孙辈,全家聚到一起有31口之众,其中除二儿子李正明在甘肃张掖当过3年兵外,其他几个孩子均未出过远门。(下转第二版)李忠贵借着窑洞昏暗的光线往里一看,顿时惊呆了,草堆上躺着一名负伤的女红军,女红军也睁大眼睛看着他。
  整整一个冬天,李忠贵与那位掉队的女红军(老人已回忆不起姓名和部队编号)相依为命,靠帮张家干活打短工,甚至乞讨度日,好在景泰县地多人稀,当时属马家军势力范围的边缘地带,马家军的主力又都集中在河西走廊追剿西路军,所以李忠贵和女红军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次年二月,村里来了 -个做布匹生意的兰州小周阳:贩,李忠贵和女红军也已养好了伤,不想再麻烦张姓人家了,便打问好去兰州的路,结伴沿路乞讨,走了半个月来到兰州。
  这里要特别说一句:在当时那样历史背景下那位沙浪堡北岔村的张姓人家,能够容留2名红军伤员达4个月之久,已确属不易,他们一旦被马家军发现或被人告发,全家人的命运当不堪设想! 路上李忠贵和女红军到兰州后已听到了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遇马匪围剿全军属没的消息。身无分文,又无手艺的两个异乡人,面对满街巡逻盘查行人的马家军,李忠贵和女红军只好夜宿破庙,昼沿小巷乞讨。这对两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来说也的确不能长久。
  于是,李忠贵提出向东边走,向离家乡近的方向走,总不能困死在兰州。于是沦落天涯,共同生活了4个多月的两名红军战士,挥手道别。今生今世,他们已不可能再见面了。她的命运如何,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
  李忠贵一路上向东沿周阳:着。看着看着,老汉动了心思,问李忠贵从何处来。李忠贵不敢言明红军身份,只说是随大人出来做生意,遭土照抢劫,大人身亡,他沿路乞讨。老汉让他等一会,回房去了。不一会老汉将李忠贵叫到房里,问他是否愿意给他们家当干儿子。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能有口饭吃,安下身来也算是不错了。李忠贵别无选择。
  冉姓人家在村里算是一户般实农户。老两口,一个儿子、儿媳及3岁的孙女,种着二十几亩地,正缺劳力。叫李忠贵给他当干儿子,无疑是家里多了一个廉价劳动力。
  李忠贵开始了在冉家长达六年多与其说是当干儿子不如说是当长工。
  六年后的1943年春天,李忠贵不知何故得罪了冉家老汉,老汉操起镬头照着李忠贵的腿上就是一下子,恰巧砸在他负伤的地方。李忠贵顿时瘫坐在地上。回想六年来帮冉家干活,起早贪黑,没见过钱是啥样子,与其在此当干儿子扛长活受气,还不如出去闯荡。第二天,李忠贵包了一包干粮,偷跑出了冉家。路上他遇到固原县中河乡一个贩牛的王姓人。于是,他便跟着牛贩子到了固原中河乡。开始给一大户人家扛长活,第二年招了上门女婿,算是有了家。婚后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孩。3年后的一场疾病妻子和女儿双双身亡,李忠贵又成了孤身一人。二哥来信了1949年固原解放后,李忠贵到区政府说明了自己在西路军负伤掉队的红军身份。在当时,他的身份是不被确认的,更没有优抚政策。李忠贵依旧过着清苦的生活。闲暇时,他经常到区政府干些挑水扫地的活,认识了区政府文书李文治。一天,他求李文治给四川老家写封信,打听家里亲人消息。信发出后,将近两年没有音讯。1951年夏天,李忠贵无意中走到信箱前,不识字的他却认识自己的名字,里面有一封写着自己名字的信,他惊喜万分,连忙拿到区政府找人念。信是他二哥写来的,告诉他,3个哥哥都健在,只是父母亲在他离家后的第二天。连同其他红军家属一起惨遭国民党军枪杀。
  李忠贵顿时抱头痛哭。离开家乡16年来第一次听到亲人的消息,父母亲又因他而遭不幸。他感叹自己的坎坷经历。浪迹天涯的李忠贵此时真是百感交集。他更想念亲人,想家乡,但一贫如洗的他此时回四川老家的想法还只能是愿望而已。
  成家·回故乡1952年春天,彭堡乡彭堡村一户张姓中年人丧妻后膝下只有一个16岁的独生女儿。他想给女儿招一个上门女婿。有人将李忠贵介绍给他。于是,35岁的李忠贵与16岁的张秀莲成婚。李忠贵凭着他的朴实、勤劳支撑起了张家的门庭,也得到了张家父女的厚爱。妻子对李忠贵更是恩爱有加。他们生活了40多个年头,从未吵过架,共同养育了四男三女七个孩子。大女儿今年41岁,小儿子今年18岁。现在除了小儿子没有结婚外,其余均已婚配。老两口现在有16个孙辈,全家聚到一起有31口之众,其中除二儿子李正明在甘肃张掖当过3年兵外,其他几个孩子均未出过远门。(下转第二版)1977年初夏,年已六旬的李忠贵思乡心切,他想在入土前回家看看亲人。但生活清苦,没有路费。他找到固原县民政局陈局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陈局长给了李忠贵150牙盘缠钱。李忠贵又凑了150元钱,回到了阔别42年的家乡,境一次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为父母上了坟。回来时,通江县民政局又给李忠贵资助了60元路费。
  1979年9月,国家落实失散老红军政策,李忠贵的西路军老战士身份得到了确认。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为李忠贵颁发了“西路军老战士证”,编号为宁优字第016号。现在老人每月可领到135元优抚金。他还种着6亩责任田,每日和老伴辛苦劳作。
  看着部队的人亲1996年3月12日上午,正在彭堡乡别庄村担负BF—006号 (BF为百井扶贫缩写)井施工任务的宁夏军区给水团一营二连的帐篷里走进了李忠贵老人。老人是冒着西北三月的凛冽寒风步行5公里多来的。接待他的是该营教导员。在此之前,二连已受命为老红军所在村打井。李忠贵得知下一眼井就给他们村打时,连胡子上都带着笑,连声说好。老人顾不上连队留他吃饭,说赶回去将好消息告诉全村人。
  3月19日上午,给水团技术室主任杨增斌,.高级工程师王学印,钻井二连连长李子平一行到彭堡村定孔位。杨主任对李忠贵说:“这眼井就打在你家地里,位置由你定。”李忠贵连连摆手说:“这眼井要打在能浇上全村地的地方,要为全村人造福。”使在场的人深受感动。于是,这眼编号为 EF—003的井位就定在了能浇上全村地的位置。
  3月22日二连转场,考人早早起床,带着三儿子李正军的手扶拖拉机为二连搬运物资。施工期间,老人每天坐在现场看着战士们千活,有时看着看着泪水悄然而下。是激动,是喜悦,还是看着穿军装的年轻战士又勾起了老人坎坷经历的回忆?老人总是说,.看着部队的人-亲。张秀莲老人还炸了满满两盒油饼慰问二连官兵。三儿子李正军的手扶拖拉机每天早上按时开到机场,随时为连队义务拉运物资。二连官兵深为老红军一家的行动所感动,干劲格外足。他们仅用了10天时间便打出了一眼深133米,昼夜涌水量达1300多吨的优质甜水井,结束了彭堡乡彭堡村历史上无机井的历史。.这眼井可浇灌400多亩地,一下子解决了全村340人的吃饭问题。
  1996年4月10日下午,西北风呼啸,战士们干活要穿皮大衣。李忠贵坐着三儿子的手扶拖拉机来到距彭堡村10多公里外的二连施工现场。下车时,老人的嘴唇已经冻得发紫。老人是来给二连送施工时遗埋在土里的一块夹井管用的夹板。老人说:“部队的东西不能丢,缺了可能影响施工。”连长、指导员要留老人吃饭,老人说什么也不肯,说天晚了,还要回去照顾生病的老伴。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高书敦
责任者
李忠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夏省
相关地名
固原县
相关地名
彭堡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