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意探索致富路科技叩开小康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8115
颗粒名称: 执意探索致富路科技叩开小康门
分类号: F3
摘要: 张彦平从小家庭生活困难,因此,摆脱贫困的愿望特别强烈。经过两个月的辛勤劳动,试验栽培的150袋蘑菇菌体长出了新鲜蘑菇,连续收获6个月,净赚4000元钱。张彦平没有被成功的喜悦束缚手脚,他又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翻建新建8间温棚,放置4000袋蘑菇菌体,经过细心经营管理,科学操作,年底纯收入达1.5万元。
关键词: 张彦平 致富 青年

内容

1996年12月,在贺兰县首届“十佳青年农民”命名颁奖大会上,一位中等个儿,身子单薄的20出头的毛头小伙被授予“十佳青年农民”称号。他,就是贺兰县潘昶乡基干民兵——张彦平。张彦平从小家庭生活困难,因此,摆脱贫困的愿望特别强烈。他从父母操劳大半生耕地种田仍未改变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的窘境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发展多种经营才能走上富裕之路。1994年秋,张彦平把自己家里两小间土坯房腾空,投资3000元搞起了蘑菇栽培。由于初次搞,栽培技术欠缺,投资的3000元全砸了。初战失败,使他明白了一个理:“要成就一番事业,光靠热情是不够的。”他狠下一条心:“学好技术,把蘑菇栽培搞成功。”1995年,张彦平自费到山东参加团中央举办的农村青年食用菌新技术培训班。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啃完了《食用菌生产新技术》、《食用菌生产大全》等10余册科技资料。外出学习,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开拓了张彦平致富的视野,坚定了科技致富、栽培蘑菇的决心。1995年底,张彦平从山东学习回来,向父母谈了自己重新创业修建温棚栽培蘑菇的计划。父母被儿子的这股犟劲感动了,想方设法贷了5000元钱给他。全家人大干20天建成了28平方米的蘑姑温棚。经过两个月的辛勤劳动,试验栽培的150袋蘑菇菌体长出了新鲜蘑菇,连续收获6个月,净赚4000元钱。张彦平没有被成功的喜悦束缚手脚,他又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翻建新建8间温棚,放置4000袋蘑菇菌体,经过细心经营管理,科学操作,年底纯收入达1.5万元。张彦平没有停步,他用自己近2亩的肥田换回了家门口的1.5宙地,用新技术建了32间蘑菇温棚,到今年年底收入可达8万元。“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光荣,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一个民兵的责任和义务。”致富后的张彦平没忘记还没脱贫的乡亲,对前来参观、讨教的,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毫无保留地传、帮、教。青年民兵何学忠生活比较困难,想学习种蘑菇技术。张彦平便把自己的技术资料和书籍给他看,耐心讲解。在他的指导下,何学忠建了5间蘑姑温棚,去年一年收入达8000多元。近几年来,张彦平已帮助指导12户群众发展蘑菇生产,30多人学会了栽培技术。一个贫穷的农民,在众乡亲致富奔小康路上脱颖而出。张彦平被县、乡两级评为科技致富先进个人、优秀民兵,被县武装部树为“兵带民富”的标兵,并被贺兰县评为首届“十佳青年农民”。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彦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兰潘昶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