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学体系中的境界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7422
颗粒名称: 新理学体系中的境界说
并列题名: 读冯友兰选集
分类号: I207
摘要: 中国人要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一般来说必须通过冯友兰为后者架设的桥梁。
关键词: 小说评论 研究

内容

中国人要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一般来说必须通过冯友兰为后者架设的桥梁。近读涂又光先生编选的《冯友兰选集》时,使人感到冯先生的确博大精深,不愧为一代宗师。如“境界”一词,原本不是冯友兰的创造,只是到了他的笔下,在他的学术思想体系中,被阐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的意蕴,散发着一种诱人的诗意的感性光辉。冯友兰的功绩,在于把国人文传统中最美妙的“境界”学说,提升为一种哲学世界观层面的沟通人生与宇宙的“天地境界”理论。在冯友兰的心目中,境界是人对于“真际”即“理”世界的具体体认的程度以及在不同水平上所形成的一系列主观精神状态。他把人生中所有的境界由低到高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其中,他最推崇的是天地境界。通过对这4种境界的评述,以及对天地境界的称颂,表达了新理学体系中人生哲学的意义和理想归宿。有人曾把冯友兰的“四境界”说与黑格尔关于“俘虏”、“英雄”、“公民”与“道德人”4种类型说相比附,猜测二者之间的相通之处与直接因袭关系。其实,这只是一种无类比附,是一种不准确的比较。冯友兰“境界说”的主要参照系是“即世间而出世间”的东方智慧,其中凝炼着儒佛道3家人生智慧的结晶。而黑格尔的4种人类型说则不具备“即世间而出世间”的意境,更没有实现这两种文化价值等值转换的中介基础。因此,冯友兰“境界说”中的这种神秘的信仰主义因素,一直为西方学人所困惑。他的新理学体系中的人生哲学,要求人们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他企盼以哲学语言去澄清宗教境界中的模糊与混乱。他把评判人生的价值尺度完全悬置在“真际”与“理”世界方面,从而在一个新的基础上澄清和进一步阐发中国哲学的人文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冯友兰还将孔孟儒学求最高境界的方法与道家的方法相比较。他认为道家所用的方法是去知,由去知而忘我,以得与万物浑然一体的境界;孔孟的方法是集义,由集义而克己,以得与万物浑然一体的境界。孔孟用集义的方法,所得到的是在情感上与万物为一;道家用去知的方法,所得到的是在知识上与万物为一。所以儒家的圣人,常有所谓“民胞物之”之怀;道家之圣人常有所谓“遗世独立”之概。儒家圣人之心是热烈的,道家圣人之心是冷静的。他认为,新理学的“境界说”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当今时代的进展。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友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