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十九载痴心为秦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6285
颗粒名称: 从艺十九载痴心为秦腔
分类号: J03
摘要: 本报讯在前不久进行的宁夏首届青年文学艺术奖颁奖会上,银川市秦腔剧团演员柳萍站在领奖台上,心中明白,这不仅是对她献身秦腔艺术的一次奖励,更是对许多为秦腔事业默默奉献的艺术工作者的一次肯定,她又一次感到秦腔这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在她肩上的分量。
关键词: 秦腔 艺术工作者

内容

本报讯在前不久进行的宁夏首届青年文学艺术奖颁奖会上,银川市秦腔剧团演员柳萍站在领奖台上,心中明白,这不仅是对她献身秦腔艺术的一次奖励,更是对许多为秦腔事业默默奉献的艺术工作者的一次肯定,她又一次感到秦腔这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在她肩上的分量。今年30岁的柳萍,却有19年的艺龄。她的父亲曾任隆德县县长,母亲是一位医生,她有着比别人优越的家庭条件,自小喜欢文艺的她,11岁那年却选择了秦腔,考上了固原秦腔学校。学艺的路是艰苦的,每天早晨6点就得起床开始练功,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这五功四法是一个戏曲演员最基本的要求,每天,她不知要练多少遍。学校封闭式的管理,加上她的勤奋及天赋,五年的学习使她打下了较深厚的艺术功底。1983年,她分配到固原地区秦腔剧团工作,在这里,她得到了老一代艺人王巧云的精心指导,这位老艺人把自己毕生的技艺,以启发式的教育,言传身教一点一点传授给了她,使她的表演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快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1985年在全区中青年演员大赛中获一等奖,1988年在全区“凤凰杯”秦腔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获一等奖。1991年被爱才心切的银川市秦腔剧团调来,第二年她就在全区第二届戏曲演员大奖赛中夺得银川地区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当一个好演员很难,做一个出色的戏曲演员更难。特别是这几年戏曲市场不景气,也影响了一些青年演员的积极性。也有朋友劝柳萍弃戏从商,甚至有一次为她联系好了到银行工作,在经过短暂的犹豫后,她仍然割舍不了对秦腔艺术的热爱,因为这里有她的心血与付出。早在80年代,一些青年演员就很难坚持每天练功,而她仍坚持一天三趟功,下乡演出也不间断,她还多次自费到西安学戏,业精于勤,她明白,她的一招一式,每个唱段,都要対得起台下的观众。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柳萍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