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人生的结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5911
颗粒名称: 智慧与人生的结晶
分类号: I042
摘要: 吴宓(字雨僧)先生(1894—1978)是一位十分忠于自己的生活、著作和理想的学者兼诗人,早年赴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返国后在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授。二十年代他筹建并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并亲自礼聘梁启超、 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一代宗师任导师,在清华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时代,培养出了如王力(语言学)、刘盼遂(文史)、刘节(史学)、谢国桢(南明史)
关键词: 文学创作 人物

内容

吴宓(字雨僧)先生(1894—1978)是一位十分忠于自己的生活、著作和理想的学者兼诗人,早年赴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并获硕士学位,返国后在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授。二十年代他筹建并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并亲自礼聘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一代宗师任导师,在清华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时代,培养出了如王力(语言学)、刘盼遂(文史)、刘节(史学)、谢国桢(南明史)蒋秉南(楚辞学)、姜亮夫(史学)等一批驰名中外的学者。现今仍活跃于学界的钱鍾书、季羡林均出其门下。他开中国比较文学之先河,倡导中西文明之沟通,同时又深深地眷恋着中华民族之文化。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雨僧先生的这部《文学与人生》,是他于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外文系开设高年级和研究生班的选修课,同时在北平大学文理学院及其它院校兼授此课。这门课倾注了吴先生毕生的心血,是吴先生的智慧和人生经验的结晶。这部由讲义汇聚成的大书包括文学、历史和哲学三方面人文科学的全部内容,吸收了古今中外诗人和哲学家思想感情的精华,融汇贯通成为吴雨僧先生的学术体系。它的学术价值和深远意义是无可估价的。不料,在“文革”中吴宓先生将这部讲义稿交给西南师院中文系毕业的一位学生保管,没想到这位学生后来竟不肯归还,至今我们看到的这部书还是根据吴先生的讲授提纲编辑整理成书的,就是这部讲授提纲;在“文革”中亦被抄走,1979年西师才发还其家属。由于文化大革命之原因,经过了无数人之手,提纲破损,已不完整;若不是吴先生几位早年受业弟子、现今的著名学者鼎力相助,本书恐尚难以与读者见面。据吴宓先生之女吴学昭说,1948年冬,吴宓考虑到今后未必再有机会讲授这门课程,便将《文学与人生》讲义撰写成文,写完之后并亲笔眷清,亲自装订成上下册。1949年4月,他由武汉匆匆飞往重庆,想去峨眉山出家为僧,随身携带的很少的行李中,就有这部《文学与人生》讲义。
  吴宓为何如此看重他的这部《文学与人生》的讲义稿呢?吴学昭先生说: “恐怕不仅是因为它属于他哲学类的学术成果(先父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分为文史哲三大类),还因为这是他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的反映。”是的,吴雨僧先生说他自己不是诗人,是一个道德家。但他的主要工作岗位是教学,他作为道德家的职能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他又是一位“现实主义道德家”,或“道德的现实主义者。”他不仅要求自己的道德日臻完善,还要以言教身教去影响他所接触的群众,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解放前,由于他的学识、声望、资历,他是教育部定为全国少数几个英国文学门的部聘教授之一。解放后的五十年代中,西南师院评审组一致评定为一级教授。吴宓连写二信坚辞,提出只要三级。最后领导劝说,遂定为二级教授。吴宓长期将工资中的大部分用于资助亲朋及困难学生,生活从简,衣食住一贯俭朴。吴雨僧先生在哈佛留学时,因受陈寅恪、梅光迪等同学的影响。
  即有计划地节省开支购书。他最佩服陈寅恪先生肯花钱买书,为了学习世界史,陈先生购下剑桥版全套世界史十巨册。吴先生也购入一部莎士比亚全集注释汇编本共19册。他在清华任教时,凡是到过藤影荷声之馆的人,都可看见雨僧先生坐拥书城的气派。但在1956年春,他将多年珍藏的西文图书共约一千册,全部捐赠给西南师院图书馆,此后又捐赠了三千余册给西师图书馆。多好的一个知识分子、他把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人类的教育事业。但这位曾经声名赫赫的人物最终却以绝命词离开人世:“给我水喝,我是吴宓教授!”我要吃饭,我是吴宓教授!“恰似他在《文学与人生》中援引的韦尔柯克斯的话:“笑,世界跟你一起笑。哭,你只好一个人去哭!”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宓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