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献给了美丽的宁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5763
颗粒名称: 把青春献给了美丽的宁夏
分类号: I0
摘要: 1958年8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宁夏工作因适应新成立的回族自治区的需要.同来的学友共(70余人。当时我们有一个口号:“把青春献给美丽富饶的宁夏!其时,包主线北段尚未营运。由北京启程时.南段也只售到中卫的票。到兰州后,前面传来信息,列车已经可以到银川了。所以,我们乘坐的也许是历史上第一次开抵银川的火车呢。我被安排在宁夏工业学校担任语文教员。那时,银川的景象是土屋满城,黄尘覆路。
关键词: 文言文学 文学作品

内容

1958年8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宁夏工作因适应新成立的回族自治区的需要.同来的学友共(70余人。当时我们有一个口号:“把青春献给美丽富饶的宁夏!其时,包主线北段尚未营运。由北京启程时.南段也只售到中卫的票。到兰州后,前面传来信息,列车已经可以到银川了。所以,我们乘坐的也许是历史上第一次开抵银川的火车呢。我被安排在宁夏工业学校担任语文教员。那时,银川的景象是土屋满城,黄尘覆路。我们在银川东教场的校舍就是一排排土屋.外表煞是难看内部却粉刷得颇为敞亮。初来银川时,正是大跃进中大搞群众文艺创作的高潮,我成了活跃分子,写了不少言壮豪语式的诗。1959年2月8日,《宁夏日报〉揭载了我创作的仿民歌〈新编十二月小调〉,这是我左宁夏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同年,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时我在《宁夏日报〉上发表了散文诗《五四,我想起了天安门〉,引起编辑哈宽贵、李震杰的注意。从此,他俩和后来的《群众文艺〉(《宁夏文艺〉前身)的梁文若、梅文秋便常常向我约稿,他们是我名副其实的编辑老师。到1966年“文革”开始时为止,七八年中,我在宁夏—共发表了60多篇诗、散文和文艺评论等。这些作品大多数是配合中心任务的,往往是空泛的政治口号和粗拙的艺术形式的结合。只有几篇值得一提。例如:诗《鼓楼曲〉写于1959年秋,采用的是民歌体与旧体诗相结合的形式.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变化。这首诗曾被选为宁夏中学语文乡土补充教材,并于1964年获“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暨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周年文艺作品奖”。它收入我的第一本诗集《塞上山水》。1962年写的散文(春日短笺》是专写公园里的春花的,在那时,也就颇感不易为T;它是收入我的散文集《梦里青山〉的这个时期的唯-作品。此外.还写有纪念俄国作家契诃夫和徳国诗人席勒的评论文章等。1960年5月.我被遴选为文艺创作方面的特邀代表,出席了宁夏文教群英会。1962年我和杨豪荣女士结婚,30多年来,她对我的创作给予了巨大的支持。还有两件事,我在散文《往事情萦难绝〉中提到过.不妨摘录在这里备考: “(I960年)我参加了对一篇題名《为做一个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而奋斗〉的文章的批评,我的发言就登在这年第三期的《宁夏文艺〉上。批评者都说作者宣扬了名利思想……听说作者是一个青年,后来再未见他写东西了。我们的批评也许造成了一个文学爱好者从此离开了文学之路,我为此深深不安……1962年,《宁夏文艺〉1至3期.共发表10余篇文章.批评我在题材问题上的观点。这些批评是在百家争鸣的旗帜下进行的,政治上对我倒并未形成压力,还发表了我的反批评文章。这两次批评和被批评,徒然暴露了我在文学理论上的幼稚浅薄和受'左'倾思想影响之深而已。”这两件事在当时就是轰动宁夏文坛的新闻了。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淮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