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石谷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5169
颗粒名称: 拜见石谷墓
分类号: I056
摘要: 看着手中这张我在扬州学习古书画鉴定期间拍摄下的珍贵照片,油然而生一种对清初四王之一的大画家王石谷的敬慕之情。
关键词: 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

内容

看着手中这张我在扬州学习古书画鉴定期间拍摄下的珍贵照片,油然而生一种对清初四王之一的大画家王石谷的敬慕之情。
  实习期间,我们路经常熟,据说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还有曾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做过老师的翁同穌及王石谷墓都在此地,岂能不去拜见。
  一大早我们便乘车前往,沿途观赏着车窗外的景色。路边青山绿水,古树参天,田野里稻浪飘香。旷野的空气沁人心脾,我们已全然置身于这浓郁的乡土气息之中。正是这山川的灵秀蕴育了一代代英才,真可谓地灵人杰。
  王石谷(王翠)(公元1632-1720年)是清初画家。江苏常熟人,出身于文人世家,祖上五世均善画,家学渊源,自幼喜爱绘画,家境贫寒,因常为画商摹制假古画出售,二十余岁即具相当的仿古能力。王时敏曾赞其“集古人之长,尽趋笔端,故能妙绝千古。前诸制作,固足乱真,此则更为脱化,每仿一家曲尽其致,而超逸之趣又过之。”在他六十岁时还被康熙召去主持绘制了《南巡图〉,堪称王翠创'作画中的巨制。因而被康熙授予青晖老人。
  车开至虞山脚下,我们下车寻问了几个骑车过往的行人,都说不知道。于是,车又接着往前行,竟开到了火葬场,大伙哄然大笑。之后,车便掉转头照原路返回,走出不远,见一骑车的农民,便下车询问,他顺手指指前面杂草丛生的路边说:“喏,就在那儿”,大伙就前呼后拥朝他所指的方向跑去,一边用手拨着乱草,一边寻找着,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在这儿”,只见一块墓碑立在乱石杂草乞中,碑石上用楷体赫然镌刻着“王石谷墓”。顿时,大家肃然起敬,我们深为一代画坛大家的王石谷却埋于如此破败、凄凉的境地而感遗憾和不安。
  我赶忙取出相机,拍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作为对青晖老人永久的纪念。
  在返回的途中,我们又参观了黄公望(黄大痴)及翁同墓,大家感慨万千。王石谷墓较之黄、翁两墓则相形见绌,简直可说是天壤之别。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吕小芳
责任者
王石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