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模范解长贵自强闯新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5093
颗粒名称: 自强模范解长贵自强闯新路
分类号: F124
摘要: 本报讯5月160,坐落在银川郊区罗家庄的郊区农具修造厂热闹非凡,银川市和郊区领导正在这里慰问解长贵厂长和他的工人们。在热烈的掌声中,解长贵从市领导手里接过了写有“自强创新路”的牌匾。
关键词: 经济建设 经济发展

内容

本报讯5月16日,坐落在银川郊区罗家庄的郊区农具修造厂热闹非凡,银川市和郊区领导正在这里慰问解长贵厂长和他的工人们。在热烈的掌声中,解长贵从市领导手里接过了写有“自强创新路”的牌匾。从郊区农具厂整洁的厂房、隆隆作响的轧钢炉和工人们快捷干活的精神面貌不难看出厂长解长贵的确是位精明能干的人。可是谁能想到这个拥有固定资产105万元私营企业的厂长竟是一名残疾人。
  解长贵今年40岁,小时侯因患小儿麻痹致使一条腿残废。面对家境的贫困和父母的叹息,解长贵从小就发誓要战胜困难,自强不息,努力闯出一条新路。中学毕业后,他自学电器修理和机电安装,先后在校办工厂、大队农机组搞机电维修,很快成了村里村外的“行家里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的富民政策给解长贵增添了致富的信心,他克服了行走不便的困难,多方调査了解,筹措19000元兴办了元钉厂。由于他加强管理、注重质量、科学经营,4年内实现产值40万元,创利税4万多元。1996年,他又投资50万元建立了农具厂,新上了轧钢项目,产一直很畅销。
  作为一名残疾人,解长贵最理解的是残疾人的痛苦。几年来,他先后收留3名残疾人在自己的厂里工作。
  同时,他致富不忘家乡人,每年都拿出资金看望孤寡老人,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被他扶持脱了贫的本村农民刘拥军一家逢人就说:“我们日子过好了,还多亏解厂长!”在解长贵办公室书架上,摞满了荣誉证书和奖状,有1986年自治区青年突击手,有1996年、1997年自治区自强模范等等。解长贵常说:“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是我战胜困难,增强信心,开拓创业的最大动力。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