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印赏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4546
颗粒名称: 古今名印赏析
并列题名: 二十二、边款
分类号: K87
摘要: 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尤其是文人画,往往是诗、书、画、印的交响乐。作品以画为主体,以诗、书为风骨,以印为点缀。其诗、书在画面上又叫题款。题款可以暑作者姓名, 字、号。可以记录作品的创作年代,可以紧扣画面主题题诗一首,还可以借题发挥作者的艺术见解。好的款识犹如美女簪花,会对此件艺术品增色不少。篆刻也是同理,好的边款,犹如晋唐大家小楷,秀丽苍古,令人百看不厌,耐人寻味。
关键词: 书画 古印

内容

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尤其是文人画,往往是诗、书、画、印的交响乐。作品以画为主体,以诗、书为风骨,以印为点缀。其诗、书在画面上又叫题款。题款可以暑作者姓名,字、号。可以记录作品的创作年代,可以紧扣画面主题题诗一首,还可以借题发挥作者的艺术见解。好的款识犹如美女簪花,会对此件艺术品增色不少。篆刻也是同理,好的边款,犹如晋唐大家小楷,秀丽苍古,令人百看不厌,耐人寻味。一般的印石为长方体,有六面(圆形、椭圆形、随意形不在此例。)除印面以外的另五面都可刻边款,多见的是一面边款。阴文称为“款”,阳文称为“识”。边款的内容同以上所言的绘画题款一样。边款有长有短,短的边款甚至仅有二字,称之为短跋,亦称穷款。长的在十几字以上,甚至多达数百字,称长款。印章的边款最早见于隋唐,如唐官印“广纳府印”,印之背面就镌有“开皇十六年七月一日造”的文字。印章边款大行于天下是从明代文、何开始。文彭一般用的是双刀刻款,何震创出的是单刀款。到了清代,边款艺术已趋成熟。真,草,隶,篆四体皆备,流派纷呈,面貌各异。有的严谨工致,有的恣肆不羁,有的绵密潇散,有的雄伟宏恢,有的淳厚苍润,有的朴拙古辣。百花齐放的篆刻流派造就了万紫千红的印章边款艺术。“笔歌墨舞”邓石如作(此印前文已介绍)款文“笔歌墨舞,古浣子篆赠兰泉先生,时癸卯九月”。此款作者用的是行草书,刻得浑厚凝重,与印面篆刻的风格相和谐。邓石如作“新篁补旧林” 一印,其边款记道:“癸卯秋末,客京口,梅甫属作石印,如事时、风声、潮声、涛声,欵乃声与奏刀声相奔遂于江;” 一代宗师,多才多艺,几句款识,文采风流,充满了诗情画意。赵之谦是一位富于创造,勇于开拓新领域的艺术家。他的书、印时出新意,他的印章边款亦丰富多彩。将龙门魏体书法引入印款,始自赵之谦。他在名印“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边款中用阳文刻了一个马戏人物,形象生动,令人击节赞赏。亦是印款中很少见的新招。吴昌硕印款隽逸潇洒,奇峭古拙。所刻的单面款为多,有的写得像小扎,如老友闲聊,亲切有味。如“鶴舞”印款:“一亭嗜予刻印,老眼昏花,弗笑弗责,则幸甚!乙卯重九,老缶。”观其印款,铁笔生花,读其款文,如看舞台小品,令人忍俊不禁。齐白石印款一如其治印,大刀阔斧,纵横搏阖,气韵生动。齐白石曾在一印款中写出了自己的艺术见解:“予之刻印,少时即刻意古人篆法,然后即追求刻字的解义。不为摹,作,削三字所害,虚掷精神。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白石老人在艺术上的不断精进,勇于探索,义无反顾的精神,在此印款中阐述得明朗无遗。“老白”是白石先生自用印,他在印款中写道:“老白二字五磨五刻方成此,道之不易可知矣,白石翁七十九时。”此款记述了印章刻治之艰辛。钱君匋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金石艺术家、书法理论家。从艺七十余载,遍涉诗、书、画、印、音乐、书籍装帧等各个领域。于艺术贡献颇大,著述等身。一生节衣缩食,倾心收藏。晚年无私地将自己一生收藏的书、画、印艺术珍品(尤其是明清篆刻大师的原作,十分丰富)无偿捐献给国家。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实在令人钦敬不已,亦令当今一些当权者、名人为之汗颜。他的篆刻边款擅长于作行草长跋,他所刻的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鶴楼……”潇洒隽永,一气呵成。运刀奏石有如挥毫泼墨,任意挥洒,遂成隹构。此中甘苦,后学有知,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