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强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4495
颗粒名称: 讲台上的强者
并列题名: 记四中女教师张沛宁
分类号: C913
摘要: 今年43岁的张沛宁是一位从小便患有脊椎严重崎形,并由于脊椎长期变形而造成骨质增生、胃下垂等多种疾病的残疾女教师。她25年如一日,坚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关键词: 张沛宁 教师

内容

今年43岁的张沛宁是一位从小便患有脊椎严重崎形,并由于脊椎长期变形而造成骨质增生、胃下垂等多种疾病的残疾女教师。她25年如一日,坚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张老师带两个班的语文课,平均每天都要在讲台上站近4个小时•,有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都克服了。前些年,她身体特别差,多少次晕倒在讲台上,全身冰凉,手脚扭在一起不能动弹。她就让学生用别针或圆规在她手;上,腿上扎几卞,放放血,手脚舒展,继续讲课。有一次发作较为严重,几个学生把她背到学校医务室。过后,她只在家休息半天。第二天早自习,当她又出现在教室的时候学生们都以热烈的掌声来表达对老师的敬佩。她常这样说:“当教师,就是奉献。我虽然在身体上是弱者,但在意志上我应该是强者。只要我能站在讲台一天,我就会用自己的光和热为学生照亮前程。”在张老师班上,有一个叫张凡的同学,父母离异后一直和父亲生活。可父亲又因病瘫痪在床。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打击,使张凡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经常和同学寻衅滋事,气得他父亲表示不再管他,就当没这个儿子。面对这样一个学生,张老师没有嫌弃,更没有听之任之和撒手不管,而是用母亲般的温暖和爱心去感化和焙热张凡的心。她利用休息时间找张凡的父亲谈心、做工作。3年来,不间断地关心张凡的生活、思想,资助张凡的学习费用,并在全班开展了“我为张凡献爱心”活动。使张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张凡激动地流着泪说:“张老师,您比我亲妈还亲。过去我的心里充满了恨,现在我懂得了爱的意义!”就这样,硬是把张凡从一个冷漠无情的学生转变为一个关心集体、热心助人的学生。二十多年来,从张老师手中毕业的1100多名学生中,有的当了领导,有的出国留了学,有的成了富裕的个体户。但她始终是一名清贫的教师。全家挤在50多平方米既无暖气又无卫生间的小屋里。一点微薄的工资有相当一部分还被她用来捐款和资助有困难的学生。但她并不后悔。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教师本来就是人梯,就是蜡烛,尽管我在经济上很清贫,但我有我的学生,我的事业,这一点我却比谁都富有。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沛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