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对联觅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4341
颗粒名称: 香港对联觅英
分类号: I207
摘要: 一踏上残砖碎瓦,足下便沉重起来,这些曾经筑成琼楼玉宇的宠物,终究在历史的烽烟中支离破碎。仰首是青翠的贺兰山屏障,星星点点的黄色古堡向东南散布开来,蔚为壮观,形成一派古老韵致的风景。
关键词: 香港 对联

内容

一踏上残砖碎瓦,足下便沉重起来,这些曾经筑成琼楼玉宇的宠物,终究在历史的烽烟中支离破碎。仰首是青翠的贺兰山屏障,星星点点的黄色古堡向东南散布开来,蔚为壮观,形成一派古老韵致的风景。久违了, 王陵! 默然伫立于这春风旷野中的王家圣地,极目远眺,感青山之灵气,叹将相之风流。江山留胜迹,于情于景,早就对这方闻名遐迩的塞上古迹心怀几多仰慕,似曾相识之余,便油然而生起一种“千里来寻故地”的微妙情感。想到有多少游人过客至此登临、思古、凭吊,为千年长眠于此的一段秘史扼腕,昔日“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的一个偌大的 王朝,今朝只“数冢巍然”于贺兰东麓这块方圆50平方公里的朔北一隅,不由得怅然若失,泪盈于睫。斯人已去,贺兰衰草埋幽径,白云千载空悠悠,现在,这些历经沧桑的古墓已成为游人揽胜观光的绝好去处。百年沧桑,世纪风云,由于香港不幸的特殊历史,作为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对联艺术,几乎被殖民文化吞没以至凋败。然而,民族文化有其特异的传殖能力,决非列强之手可以轻易斩断。、时至今日,香港对联虽曰极其缺罕,但也毕竟未泯未绝。我们尚可得见些许,实为民族艺术之幸事。在香港青山禅院,有门联云:“十里松杉围古寺百重云水绕青山”(佚名)。此联可谓“禅心独具”,看那“十里松杉,”哪里只是点缀“古寺”,分明有一种缠绕不散,悠幽难尽的情思在内,这“百重云水”般的情思是何等深厚、凝重,它正是“围绕”着“青山”的故土之情,故国之思。再看青山禅院海月亭联,就更加豁然了:“白云白鸟飞来去/青史青山自古今(佚名),天上的白云一任舒卷,成群的海鸥飞来飞去,而只有青山依旧在,更只有青史难更改。°1979年香港以宋代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北宋首都汴梁而修建了宋城。宋城建筑,古色古香。宋城征联中的冠军之作是:“大宋好山河,气势长存威海外/富家王府地,声名远播震域中”(佚名),此联气势磅礴,不同凡响。因为宋城末端有一处“大富之家”的建筑,是香港巨富王员外的私邸,所以联作采用鹤顶格嵌入“大富”二字。上联如黄钟大吕、江河倾泻,直似对列强的宣言:香港本是我华夏国土,虽经劫难,而“气势长存”,决不会湮灭于列强铁蹄之下。下联以王员外入典,颂扬香港“大富”的声名,不乏民族自豪之情。宋城还有几则佳联,张其度/文笔墨含情,绘宋城佳景,写历史风物,抒作者情怀,无不独具可赏之处。其一云:“大雅琴书,垂杨秀竹神仙府/富华院落,之径(“之”字形小路)高台帝子家”(佚名),其二云:“大地栽水陆草木之花,足以怡情悦性/富家集商周唐宋异宝,珍如拱璧连城”(佚名)。自然与人,相谐相容,大有“天人合一”2哲思。还有一则长联云:“拓地远尘嚣,适吾足矣,喜园林日永,景物常新,好领取柳底莺声松间鹤影/升堂多俊杰,把手欣然,想文酒风流,琴棋继兴,忽虚掉梅花时序荔子光阴”(佚名)。此联意味深隽,决非可以貌取之作,若不细加品鉴,很难嚼出其中味道。“领取柳底莺声松间鹤影”,是为了能“远尘嚣”,足适吾心,是为了借美景来稍稍平复内心那种身处殖民境地的不安和惆怅。琴棋继兴,文酒风流,觉与不觉之间,“忽虚掉多少梅花时序荔子光阴”,这更是一种深沉的忧愁和怅恨。正是香港与祖国太久的分离,才给华夏赤子们造成了这种难以言状的心灵创伤,这创伤,只有香港的回归,才能医治,才能抚平。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