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闽籍青年实业家林连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4333
颗粒名称: 记闽籍青年实业家林连成
分类号: K820
摘要: 林连成的老家福建泉州,是万商来潮的生意码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招商口岸。不过真让泉州出名的,还是她身上浓郁的 风情,只要稍加留意,外地的 就能在街边巷口看到令人亲切的“ ”牌匾。
关键词: 实业家 林连成

内容

林连成的老家福建泉州,是万商来潮的生意码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招商口岸。不过真让泉州出名的,还是她身上浓郁的 风情,只要稍加留意,外地的 就能在街边巷口看到令人亲切的“ ”牌匾。据说,宁夏的纳家大户在当地还有几支后裔。或许就是这种机缘,1986年,未满18岁的林连成离开刺桐港,只身一人头”靠岸,抛下他人生航行中最重的一锚。11年后,这位靠粮食生意起家的泉州人,已是4家企业的控股股东,拥有固定资产近仟万元,成为福建人在宁夏的佼佼者。林连成的老乡都叫他“宁夏通”,因为大多数福建人来银川投资,都会小心谨慎另起炉灶从头开始,唯独林连成大胆创新,凿开一条被人称为冒险的路子。去年,由他控股的万利来制革有限公司,租赁了濒临倒闭的银川制革厂。林连成接手老厂后瞄准宁夏丰富的皮毛资源,注入资金300万元进行三大改造。一是“修面”,投资改善厂区的面貌;二是“刮胡子”,更新、改造、淘汰一批陈旧老化的设备;三是“换脑筋”,从沿海地区引进一批先进的技术和熟练工人。这项被称为改善条件、替换硬件、开发软件的嫁接手术,盘活了国有企业的闲置资产,激发了老厂的活力。同时也为他本人赢得了时间和市场。林连成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多谋善断,把企业内部人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他称自己最讨厌将复杂的人际关系带进经营管理,那些谋人不谋事的陋习最终会毁掉一个企业。林连成和大部分福建人一样,除了禀承祖上的勤奋外,还非常善于分析和把握机遇。他告诉记者,企业的产品除了要适应国内市场外,也要观察国际市场的变化,我们的初次采访,就因他误时迟到15分钟。后来才知道,那天的新闻联播发了一条中俄领导人会晤的消息,正好与“万利来”的边贸业务有关。有一次他外出公差,在电视里看到欧盟对中国皮鞋实施反倾销,便马上打电话让家人在重播时录下节目,以便回来后仔细研究分析。这位精明的泉州人,有一股强烈的品牌意识,“创自己的名牌”是他今年的头等大事。根据宁夏的 特征,林连成适时为自己的皮具系列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猎隼”,并抢先进行注册,由于这个商标在中东地区的特殊影响,产生了出奇兵的效应。“猎隼”皮具系列问世不到3个月,就冲进广州、厦门、威海、包头;深圳一家皮具专门店用“猎隼”面料加工的精品,和意大利著名的“沙驰”摆在一起。不甘寂寞的林连成还反弹琵琶,在乌兰巴托开了一家合资公司,经营羊绒制品。他对记者说,就像东西部合作提倡经济互补那样,集团化、股份制企业的内部也应采取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互补。我的公司既有外向型,又有内向型,更利用租赁、加工等方式开展经营,这种多元结构,将会使企业具有创造力。正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谋略,林连成麾下的另一家华贝茶叶有限公司,开发出环保新概念的“中华”八宝杯茶,并被外交部选作礼宾饮品。林连成十分赞同“真抓实干不争论”的观点,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面临着承受体制转换中暂时的“阵痛”,这是一场难得的考验。林连成的付出注定要比别人更多,我们期待这种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连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