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杂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4275
颗粒名称: 店铺杂忆
分类号: I251
摘要: 青年人成家又晚,那时除了跳舞、听收音机,工作之余就没别的可做,于是,就“轧马路”。
关键词: 事件回忆 回忆录

内容

青年人成家又晚,那时除了跳舞、听收音机,工作之余就没别的可做,于是,就“轧马路”。光在行人稀少的小街上走,也过于无聊,于是一见了商店就进,进去了也不见几个人,渐渐地售货员都面熟了,尤其是年轻女性,我们总会多瞧几眼,听说哪家店里来了一个漂亮的,还相邀特意去看,不是流气,而是好奇,是无聊,是青年人的憧憬。我来后不久就建起了老大楼。说是楼层太高,比巴黎的还高,设计者有意破坏,被抓去法办了。不一定确实。除了那家商店比较现代之外,比较大些的,一是新华百货商店,照例是几间土房子。鼓楼西南侧的“大红门”,是一个洞子间,从大门入内向里纵深发展。在丽华食品店这里,是一个较大些的副食店,还有几家,一个在银川浴池对面即现今新华购物中心,一个在羊肉街口,现在仍是副食店。此外,小店铺还有一些,我们买东西常进的一家,由于其小,便俗称“小铺子”,是现今的欣艺传呼所在地,那是一家杂货铺。、说商店,自然要说饭店,银川堪称饭店的,回民馆子首推黄鹤楼,也就是主营羊肉臊子面,有时有烩肉。以后在现在的宁园西头,有一家叫“京津春”的回民饭馆,卖起了北京涮羊肉。以后京津春搬入了柳树巷(即复兴街,当今叫鼓楼南街)。汉民馆子首推同福居,不过多少年间也仅是那么几样菜,有时去吃一顿饭,得排好长时间队,得自己取菜。“五一餐厅”是以后才出现的。要说上点档次的,还得数“交际处”(宁夏宾馆)的餐厅,但一般人进不去,只有开什么会才能去吃饭,在我的记忆之中,似乎也都是家常菜。说饭馆就不得不说旅店。最好的还是交际处(俗称一所),虽然是三层小楼,但内中是仿照旧北京饭店建的,因为我曾去过北京饭店,到银川后见了一所,很是惊讶。银川饭店就比较差了,每年开大会住代表,我常常去,觉得与县上的招待所没多大差别;“二所”即宁夏宾馆北院,也是那种水平,普通间三张木床,一张小桌,两把椅子,如此而已,好在那时都不讲究阔气,住着也满可以。一般百姓到了银川,住店首推惠丰旅社。当时,只要是“旅社”,不用问就是大众场所。惠丰在如今的银川宾馆一带,是一个从旧社会存留下来的老式旅社。似那样的店,在大红门附近还有一家,在秦剧团附近有一家;以后自治区文联租借的那一家,在二中对面巷内,也是不多几家旅社中的一家。旅社尽管地点不一,名称不同,却都大同小异,进门是一个大院子,两边是两排平房,洗脸水就朝院子一泼。有天北京来了老同学,住在银川宾馆新楼,我去聊天,闻着未散尽的油漆味,心中老是想惠丰旅馆的样子……。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