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联讽贪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4173
颗粒名称: 妙联讽贪官
分类号: I04
摘要: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吏治十分腐败。
关键词: 创作动机 创作方法

内容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吏治十分腐败。老百姓最痛恨贪官污吏,他们常常借助对联这种艺术形式揭露、鞭挞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这些对联不仅具有极其丰富的政治内涵,而且读来妙趣横生,入木三分,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有个贪官经常借祝寿之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有人作联嘲之曰:“大老爷做生,银也要,钱也要,红白兼收,何分南北?小百姓该死,麦未熟,稻未熟,青黄不接,有甚东西?”这副对联分别以老百姓和贪官不同的视角入手,短短几句,寥寥数语,活生生地刻划了一副贪官的丑恶嘴脸。有两个贪官,一个姓“熊”,一个姓“卞”。有人戏作一联相赠:“能者多劳,恐断四条腿骨;下流无耻,难保一个头脑。”这副对联是一副拆合字联。上联合成一个“熊”字,既隐含熊姓贪官,也斥骂他们是衣冠禽兽;下联合成一个“卞”字,既隐含卞姓贪官,也诅咒他们终不得好死。清末曾任直隶总督的杨世骥是个大肆收取贿赂,贪得无厌的大贪官。但在表面上他却自命清高,喜欢附庸风雅,爱唱京剧,有一副好嗓子,故死后被清政府追谥为“文献”。有人根据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作了这样一副对联:“何得文?曲文,戏文,声出若金石;乌乎敬?冰敬,炭敬,团之如泥沙。”所谓“冰敬”、“炭敬”是指清代外地官吏分别在夏、冬两季贿赂京城官吏的银两。联中3次出现了“文敬”二字,但却对“文敬”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真可谓妙不可言。清末,多琪在湖北浠水县任县令长达8年。他连年征收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辖境内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有一年除夕之夜,多琪竟然恬不知耻地在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奉君命来守是邦,两度蝶飞,只求对头上青天,眼前赤子;与其民共安此土,八年鸿爪,最难忘山间白石,寺里清泉。”当晚,有人改动了联中的几个字,使原联变成了“奉王命来虐是邦,两度蝗飞,哪管你头上青天,眼前赤子;与胥吏共刮此土,八年狼籍,只剩得山间白石,寺里清泉。”清朝时,有一县令左县衙门正厅上悬挂了一副对联:“得一文,天诛地灭;听一情,男盗女娼。”可事实上凡有行贿送贿的,他都一一笑纳;凡有钱有势的人找他求情,他都照样徇私舞弊。有人小心翼翼地询问县令说:“老爷您这样做,岂不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自己打了自己嘴巴吗?”县令听罢,无耻地答道:“不,我一点儿也没有违背我的誓言,因为我收的贿赂并非是一文钱,我徇的私情也不是一件事。”于是,老百姓在背地里把他的对联改为“只得一文,天诛地灭;但听一情,男盗女娼。”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