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4170
颗粒名称: 种树
分类号: C914
摘要: 春天到了,我们种树。好长时间了,除了媒介上各级领导象征性地参加种树活动以示倡导外,城市里几乎没有人还想得起春天是植树的季节。
关键词: 利益理论 社会利益

内容

春天到了,我们种树。好长时间了,除了媒介上各级领导象征性地参加种树活动以示倡导外,城市里几乎没有人还想得起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市场经济的价值原则,利益原则被人们张扬得无以复加,而文明社会所应具有的公益性、助他性则日渐萎缩。人们更愿意做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能给自己积累有形或无形资本的事情。在如此注重实惠的风气引导下,没人愿意种树也似在情理之中了。于是,我们的种树也就在平凡中表现出了一点点不平凡的境界。因为种树的人一定是胸怀宽广的人。他在别人讥笑不屑的眼光注视下,从容地挖开瓦砾砂石,仔仔细细地在树坑中垫上新土,小心翼翼地将树扶正、踏实,浇上一池春水。当他看着一行行幼树如同队伍般挺拔集合的时候,他会从心底涌起由衷的喜悦。所有的劳累辛苦,就在这喜悦之中得到了报偿。这绝对不是实惠的行为,不是那些以利益为准绳的人所能做出的,不是那些心胸狭隘的人所愿意从事的。种树成为了一种尺度。树种在大地上,种树的人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急切地盼望着从树干上伸出一支支鲜嫩的小手,招摇着生命的欢快。在他的憧憬中,那儿已经铺展了蓬蓬勃勃的一片生机,已经隐隐地回荡着美妙的幸福歌声。他为自己充满生命意义的劳动而感到幸福。真的等到若干年后,当年的幼苗已经浓荫团团了,人们从绿色中走过,满眼都是盎然生机,清新的气息沁透全部身心。人们将赞叹世界和生活的美好,但又不必为种树的人付出一丝一缕的惭愧。这些正是种树者的心愿。不图赞誉,不求回报,只愿自己的劳动能变成美好世界的组成部分,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点欢快的愉悦,这真的是一种境界。就在我们种树的时候,新区兴建市场砍掉了一大片杨树林。那片林子生长了十几年,当年我们曾经参加过那里的植树。在新市区杂乱的布局中,那片杨树林一株株挺拔俊秀,努力向空中伸展着绿色。每次经过那里,我都暗自吟诵起《白杨礼赞》中如诗的句子:“那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又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后来市场迁到旁边,树下污水横流,垃圾遍布,令人不忍目睹。终于,就这样的存在也不被日益贪婪的人们所容忍。为了钱,人们已经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T,何况树乎?我总感觉到,那一株株白杨们在被砍伐的时候,一定会在痛苦中满怀着对人的蔑视。不用预言什么,人们必遭报应。当人们的心如同砍光了树木的大地一样充满灰色的时候,报应就不远了。我们仍然种树吧!在下一个春天。在每一个春天,用我们的劳动去弥合这充满伤痕的家园。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古德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