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要上去记者要下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893
颗粒名称: 报道要上去记者要下去
分类号: DF414
摘要: 1997年3月17日,《银川晚报》为配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发表了一篇《银川“无假冒商品一条街”暗访记》。这篇《暗访记》,主题突出,写作细致,文风朴实,是一篇非让人一口气读完不可的好稿。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日 消费者权益保护

内容

1997年3月17日,《银川晚报》为配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发表了一篇《银川“无假冒商品一条街”暗访记》。这篇《暗访记》,主题突出,写作细致,文风朴实,是一篇非让人一口气读完不可的好稿。
  1996年3月15日推出的“无假冒商品街”,时过一年,实际情况如何呢?记者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去实地考察。但记者对商品的真假不容易鉴别,他们就请城区工商局的干部陪同前往;但商品种类很多,哪些商品最容易假冒呢?他们就选了投诉较多的鞋、化妆品、家电、服装等悄悄地进行暗访。他们先后去了鼓楼百货商场、鼓楼供销商场、“申派服饰"商店、新兴商场、银川百货大楼、北京西单商场集团“宁夏商场”“购买” 了鞋、化妆品、家电、服装 ,但没有发现一件假冒商品。其过程令人信服。
  在写作过程中,记者使用的语言通俗易懂,叙述的事实具体形象,如在 “申派服饰”商店,记者让营业员拿出一件白色纯羊毛衫,问营业员:“真是全毛吗?”营业员翻了一下羊毛衫上的商品牌,指着含毛量“100%”的字样,告诉记者:“是全毛的,如果没有100%字样就是混纺的。”这里有问有答,有人物,有动作,有事实。
  《暗访记》最后以城区工商局局长的话作结很有力量,他说银川市城区不仅要开展“无假冒商品一条街”,还要建设“文明经营一条街”,使读者看到了前景,看到了光明。
  从这篇报道,证明了 “报道要上去,记者要下去”,是新闻工作的一条颠扑不破的信条,如果记者不下去,蹲在办公室里,不会写出这样引人注目的新闻报道来。因此我们希望《银川晚报》的记者,不断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来。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玉林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宁夏商场
相关机构